郁江干流全长一千多公里,本村村民以“万丈江”来称呼郁江,故此防洪堤得名万丈防洪堤。

该防洪堤位于三叉屯的东边(即右边),因“右”与“又”同音,故得名又三防洪堤。

该防洪堤自建成以来都称作樟木防洪堤。

拦截鲤鱼江的右岸,故名。

因其位于茶灯屯,故而得名茶灯水闸。

水由沙水塘流入水间直至郁江,历受洪水威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成防洪堤,由于堤坝紧靠郁江而取名冲口门防洪堤。

位于福兴屯与乐诗屯之间,故名大冲堤。

该防洪堤位于古平村刘公屯的南部,故得名刘公防洪堤。

该湖水比附近水源较浑浊,故名浊塘。

该池塘较大,风吹过时,波浪起伏,故得名必浪塘。

该池塘黄泥多,塘水浑浊,太阳照射下来呈现出金黄色,村民觉得这是吉兆之意,故得名利金塘。

该地地形形似飞龙归潭,当地方言称之为贡潭,潭即“凌”,故得名龙贡凌。

自建村以来,人们一直用此塘来蓄水灌溉,且该塘位于潘塘屯,故称之为潘塘浪塘。

此塘原是地坑,后下雨逐渐成为一个小水塘,当地方言水塘称为“榃”,小在壮语里称为“明”,故得名榃明塘。

该堤是由一个山坳名字而得名。

每到大雨的季节,这一带水流迅速,居上溜下方,所以故称为下溜。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人在此塘中捉鱼,后由于分得不平均,双方争吵,并打架起来,故而得名相打塘。

相传原无此塘,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这自然塘,故名新支塘。

343 344 345 346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