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岭细而长,故名。

很久以前,此岭南边有一条通往象州的路,路边有一茅草厂,热天人们往返象州赶集经常在此休息。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人在此卖粥,人们就称此厂为粥厂,其背后的岭称为粥厂背岭。

因此山上有三个貌似文笔山头,故名。

因此山上石头多,相互堆积,象朋友一样相互依靠,故名。

因此山上常有人看到天鹅在这里栖息,故名。

据传说,很久以前,解晋(某府之臣)登上此山,有蹬山府之称,故名登山(用同音字)。

传说以前该山的低洼地方有木棉树,又有许多的野果子,村民取名哥(果)棉(木棉)山。

该山上有泡桐树,还有许多的野果子,取名哥(果)同(泡桐树)山。

因村民在去山里的路上,刚好这座山横在路上,只能绕山过去,故名。

因以前此山上有个庙,村民都到山上朝拜,后来太辛苦,把庙搬到其塘村。后群众取名该山为大庙山 。

在山洞里面取土石生产磷肥,又打又挑,取名打挑山。

因此山上有许多的松树,发生虫害时主要是以松毛虫为主,所以松树被当地群众称为毛虫树,此山因此得名。

从地面往该山看,岩石白白净净,山上的灌林茂盛清绿,取名清山岩。

该山坳位于通天山的北面,故名。

因山形像一个瓦灌,故此得名。

因远远看去像一支毛笔的笔尖,故名。

该山坳西面是白只山,靠近“白只山”引用“白只”命名。

该山的岩石呈白色,故名白只山。

944 945 946 947 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