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位于城南偏西14.5千米,长清区归德街道东赵庄西北1.5千米处。海拔193米。属奥陶纪石灰岩。据传,早年间夏秋季节遍山青草生长旺盛,但是,秋末山草枯黄,故名大黄山。所在行政区为归德街道。

大尖山位于章丘区双山街道东3千米处。海拔380米,长2千米,宽1.5千米,面积达2.3平方千米。走向为南北走向。山上种植了果树。所在行政区为双山街道。

大涧岭位于历城区港沟街道东南9千米,东南连黑山顶,南邻西营街道夏家村,西南接黄寨,北为里子。海拔469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土质多为石灰岩。植被多为侧柏。所在行政区为港沟街道。

该山因形状似罗贝头,故原名为罗贝尖山。又因两座山紧靠,大小有别,此山较大,故得名大罗贝尖山。大罗贝尖山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纪家庄东,东连马头山,南接四角嘴,西北与观山顶、小罗贝尖山相连。海拔469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

大萝卜尖山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

位于莱芜区苗山镇东北11.5千米,西见马村西南6.5千米,西与秦王寨相接,为见马村与张家洼街道之界山。呈东北—西南向,海拔457米,占地面积1.5平方千米。系青石山,植刺槐、柏树。在此山四个顶中此山顶最大,因此得名大崮顶。山顶原有石寨,今无。所在行政区域为苗山镇。

大崮山位于莱芜区,所属行政区为苗山镇。

因山峪较大,里有黑牛山寨而叫做大黑峪。大黑峪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南约十余里的黑峪山顶峰西侧山腰处,海拔750米,洞口坐北向南。所在行政区为西营街道。

大胡山位于章丘区双山街道东南5.66千米处,地处双山、官庄、文祖交界处。走向为南北走向。胡山有南麓、中麓和北麓,号称胡山三麓。山体长2.6千米。宽1.5千米。主峰海拔596米,为章丘十二景之一。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经常到山游玩,山顶建有天公地母洞,老君祠,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遇到严重破坏。所在行政区为双山街道。

因山顶部宽阔而高大,故命名大顶山。大顶山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北7千米,东邻大龙堂乡境和劈山,南为遛马岭,西为花锦筲,北邻后岭村。海拔756.9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土质多为粘土。

大峰山位于长清区孝里街道,距城区西南24.5公里。地处长清区、肥城市、平阴县三地交界。大峰山名起于何时无考。现存明天启四年(1624),邑庠生王世法为之撰碑云:“羽士苏守智于此构庙,……此山依然大峰山。”海拔376.2米。面积4平方公里。该山有四景:东面璇玑洞,北面天麻峪,西面三教堂,南面簸箕掌。山势高峻,泉水甘甜,风景秀丽,是军事要地。1937年8月中共党员魏晋、张耀南、崔健等同志于此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的统治写下了光辉的史章。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立大峰山革命烈士公墓

大高尖山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南6千米,东邻章丘县四首,东南邻泰安县境,西为算盘村,北面连接算盘岭。海拔856.6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土质多为沙土。植被多为松柏、刺槐。

大孤堆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东北三千米,东凤凰岭,西连官山,北接小孤堆。海拔296.4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植被多为柏树。

大崮位于莱芜区,所属行政区为雪野街道。

位于莱芜区西南19.5千米,牛泉镇南白塔村东南方向,北接寨山,呈东北—西南向,海拔446米,占地面积5.5平方千米,系青石山,植松、柏、桃、苹果等。所在行政区域为牛泉镇。

以其山势奇峭巍峨,松柏苍翠茂密,恰似一道景色秀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翠屏山位于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安城村西,平阴县城西南12.5千米。山体长度370米,宽度为350米,面积为0.11平方千米,山体海拔229米,以其山势奇峭巍峨,松柏苍翠茂密,恰似一道景色秀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又因山上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当地人俗称为“水山”。翠屏山所在行政区为玫瑰镇,周边有安城村、东关村等村庄,邻近平安路、G220道路。

反应其所处地理位置。大北坡位于市中区兴隆街道,北邻炮楼岭,南邻黑峪顶,西邻黄石岩,东邻炮楼岭。长0.9米,宽0.5米,海拔为380米,树木繁多,一片绿油油,适宜上山游玩。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兴隆街道。

大北山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七贤街道。

6659 6660 6661 6662 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