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山位于章丘区中部偏南,双山街道北2.1千米处。长度为700米。宽度为650米。山势平坦,属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走向为南-北。主要植被种类与物产有松柏、黄栌、灌木林。所在行政区为双山街道。

相传隋末唐初之际,唐王李世民东征时在此山上安营驻扎,遂得其名。其犹如世外桃源,又因山势险要,所以有古代的将士或绿林居此营寨,唐王寨所处的山,也称为唐王寨山,或简称唐王寨。唐王寨位于市中区党家街道西渴马西村以西,范家庄以东,靠近104国道,山势东北西南向,长1.3千米,宽0.95千米,面积为1.23平方千米,高542.8米。上有三峰,山视平缓,上有极少量建筑残遗,中锋突兀,上面稍平宽大,上有数处建筑残存,为营寨主体,西峰如锥,仅一巨石,巨石很大,看着好像一个巨人在山上站岗,或有哨位,东峰狭长。山峰

以其山势走向得名。因该山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形如一排高大雄伟的正房,遂谓堂屋山。堂屋山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东关村北。山体长度0.15千米,宽度为0.12千米,面积为0.01平方千米,海拔126米。堂屋山所在行政区为榆山街道,周边有东关村、西关村、北门社区等村庄,邻近文笔山路、东关街。

桃花山位于章丘区枣园街道境内。

算盘岭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办事处东南5千米,东南连大高尖山,西南临算盘村,西北接小高尖山。海拔781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土质多为沙土。

太子山据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山》载:“太子山(俗称东山、饿狼山)县东七里,巅有古洞、狭隘、义民孙光祖观之,捐力凿洞,饰帝君景像,梵祀日:文昌洞”。相传,古代山庙内住道人,夜出有饿狼掩人。道人返回闩门人梦,被狼吃掉,狼因闩庙内饿死,故得名饿狼山。位于城东3千米处,长清区文昌街道东王庄东南1千米。长度为0.54千米,面积0.3平方千米,海拔194米。南北走向。属奥陶纪石灰岩。山上植侧柏、核桃,灌木有酸枣,覆盖面积占35%。所在行政区为文昌街道。

坦山位于长清区归德街道。

四界首位于章丘区垛庄镇境内。

寺西沟岭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4千米,东临野河沟,南连小高尖,西面接双腰山。海拔681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

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街道镇政府以西距8千米处。本镇西坡村处,主峰海拔610余米,平均海拔510余米,植被以马尾松、红松、油松、刺槐为主,覆盖率为60%。所在行政区域为茶业口镇。

粟山位于天桥区药山街道王炉北部,南邻王炉居、西邻王炉、东邻芦庄、北邻芦庄。旧志载,粟山汉有后稷祠祀后稷,八蜡庙祭八神,是封邑中历代县令祭地神之所。还有公婆庙,明朝改为东镇行宫。清乾隆年间又建泰山行宫,道光十三年迁入吕祖庙,修逄山神行宫于左右跨院。山之侧,面水建王灵官祠,宏伟壮观,曾有“古骈第一观”之誉,香火颇盛,每岁二举。至40年代,其建筑和林木,均毁于兵燹。长0.2千米,宽0.1千米,占地2万平方米,海拔61.4米。山上建有400平方米庙宇,山门面南,内有松柏,为真武庙。山上树木多为松树。粟山

位于莱芜区苗山镇东北13千米,西见马村西南5千米,南与三崮顶相连,呈南北向。海拔374米,占地面积0.5平方千米。系青石山,植刺槐、松树等。因与三崮顶相连,较三崮顶小,因此成为四崮顶。所在行政区域为苗山镇。

四鸡山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境内。

因该山顶有四个山峰,其形园而翘,故得名。四角嘴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东北4.5千米,东为青杨峪,南为北涝洼,西连无儿寨,北邻锦绣川乡境大罗贝尖山。海拔427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所在行政区为柳埠街道。

该山顶部数块天然大石,形似四张嘴,故得名四角嘴山。四角嘴山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大泉村东南方向,海拔413米。与老虎窝相邻,土质多为岩石。

因山上所建双塔得名。据传清初东平州为了统治安民,在该山上建了两座高塔,名曰镇城塔,遂谓双塔山。双塔山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双塔村西,在县城西南30千米,孝直镇政府驻地南8千米。是平阴县与东平县的界山,两县各占一半。山体长度0.39千米,宽度为0.32千米,面积为0.09平方千米,山体海拔140米。面积2平方千米。双塔山所在行政区为孝直镇,周边有双塔村、刘家村、小侯庄村等村庄,邻近080县道。

双头山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北5.5千米,东为弯弯地,南为黄鹿泉顶,西北为龙湾,北接黑山顶。海拔691.1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土质多为粘土。所在行政区为西营街道。

山岭下有两大深沟,故以地形命名为双岳山,后沿变为双腰山。双腰山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3千米,东南连寺西沟峪,南望双尖山,西为营东峪,北面为坔窝。海拔627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所在行政区为西营街道。

6634 6635 6636 6637 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