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位于长清区城东南15.5千米处。五峰山街道石窝东。山体由五座山峰构成。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山》载:“五峰山在青崖山右,岗峦绵亘,上有五峰(志仙峰、会仙峰、聚仙峰、群仙峰,望仙峰)错列。峰之阳为峪,地数亩,有泉出于岭上。明神宗间(1573-1620年),特命黄冠周云青辟山重修,遂与泰岱、灵岩并称三山云。面积12平方千米,海拔395米。山有八景分别是仙人台、无影庙、青龙峪、白虎峪、清冷泉、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又别有八景分别是青崖积翠、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彩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

五花岩山位于长清区万德街道。

无影山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街道,无影山最高点现坐落于山东省气象局院内。平均海拔52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这却只是无影山的部分写照。自下向上望去,是一座秀美的山。而当你置身山顶,映入眼帘的是集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设有观景阁、休息亭、健身区、篮球场、排球场。济南市无影山,东起长途汽车站,西至无影山路,南接堤口路,北衔师范路。所在行政区域为无影山街道。

位于姚家街道东北方向,工业南路以南,姚家庄以北。此山曾有五个山顶,且草木繁茂,故而得名。明《历乘·卷三·山类》载:“茂陵山:城东五里”。据《历城县志》记载:“茂陵山在历城县东八里。”旧志云:“有主峰,又名为五顶茂陵山。”海拔180.1米。坡度较缓,1948年解放济南时为军事要地。 五顶茂陵山实际上只有两顶,另外三顶因早期开山寻矿时被铲平,一般直称其茂陵山。山下是山东政法学院。由学院通向山顶的山路上,修建有仿古城墙,篆刻着由迟浩田书写的“解放济南战役茂陵山战场遗址”十三个字。

在城郊东北部,形似卧牛。故名。卧牛山位于槐荫区腊山街道城郊东北部,又名九里山。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夏,村民于卧牛山下发现一石,刻有唐代武后时期马举墓志,内有“与其夫人合葬流山”之语。“牛”、“流”音近,据此,现之“牛”山可能是“流”山的讹传。过去的卧牛山其势虽不雄伟、高峻,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山之阳,有小清河蜿蜒东去,平桥横架,杨柳垂青,红杏吐艳,麦田如茵。牛头在山的东南侧,并有一高大的牛角石。山顶有一宽阔的平整石块,山前有某朝某年大水淹至此处的刻石,山西侧有一套

卧牛山位于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境内。

卧牛寨位于长清区文昌街道。

无儿寨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驻地东北4千米,东连四角嘴,西南为海螺峪北台,西邻锦绣川乡境七峪和北面四角嘴。海拔681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所在行政区为柳埠街道。

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后坡村东北方向,以地形而自然形成,为莱芜区,钢城区界山。长度13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602.7米,走向是南北,主要植被种类与物产是松树、柏树、栗子树。岩石类型为砂石,所在行政区域为高庄街道。

因此山形如一面南坐北的卧虎,首在南,尾在北,故名卧虎山。卧虎山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西3.5千米,东邻西许村,南接卧虎山水库,西邻崔家庄,北邻左耳庄。海拔353.6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

卧牛山位于章丘区普集街道境内。

卧牛山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街道。

翁山子位于莱芜区,所属行政区为高庄街道。

瓮口峪位于章丘区垛庄镇境内。

窝棚顶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西北2千米,东临羊栏连香炉子寨,南接透明山,西为鹿宝泉。海拔502.6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所在行政区为柳埠街道。

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中法山村,紧靠齐长城。平均海拔1000米,长度1500米,宽度1000米。面积1.6平方千米。属泰山山系。植被以刺槐、柏树、花椒树、为主,覆盖率为60%。一,山体多石土壤瘠薄。怪石嶙峋。南面陡峭,唯北坡稍缓。所在行政区域为茶业口镇。

文风山位于莱芜区,所属行政区为口镇。

因李慎修在朝为官,才华横溢,后辞官在此定居,此处被沿称为文风山。文风山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东北8千米,东望章丘境黄草顶,南为林枝,西为佛峪,东北邻章丘县境清港泉。海拔807.1米。面积约2平方千米。土质多为沙土。所在行政区为西营街道。

6630 6631 6632 6633 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