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Byadoengj:壮语bya即为“山”;“ 通”是壮语doengj的近音,意思是“贯通”。因该山顶上方有一个溶洞,贯通山体南北两头,故名“通山”。

法朋山Byafagbaengh:壮语bya即为“山”;“法”是壮语fag的近音,意思是“天空”;“朋”是壮语baengh的近音,意思是“朋友”。“法朋”意思是“天空与云彩像朋友一样亲近”。

通过山Byagvaqbeij:壮语bya即为“山”;“通”是壮语gvaq的意译,意思是“通达”;“过”是壮语beij的意译,意思是“山楂树”。“通过山”意即“山上有条路通过且有山楂树的山”。

那样山Byanazyangh:壮语bya即为“山”;“那”是壮语naz的近音,意思是“水田”;“样”是壮语yangh的近音,意思是“蝗虫”。 “那样”意思是“水田多有蝗虫”。

吐土山Byahaiznamh:壮语Bya即为“山”;“ 吐”是壮语haiz的意译,意思是“流出来”;“土”是壮语namh的意译,意思是“泥土”。 “吐土”意思是“流出泥土”。因该山山中有一个岩洞,每隔50-70年从洞中流出泥土,这是将有石头滚落的先兆,故名“吐土山”。

牛马山Byamozma:壮语Bya即为“山”;“牛马”是壮语mozma的近音,意思是“像牛马一样被肆意打骂”。此山山脚有一个山洞,相传曾有地主把贫苦农民抓到这个山洞关起来,像牛马一样肆意打骂,故名“牛马山”。

靠山Byakauj:壮语bya即为“山”;“ 靠”是壮语kauj的近音,意思是“白色”。“靠山”意即“白色的山”。山体山崖呈白色,故名“靠山”。

巴朝山Byabakcauz:壮语bya即为“山”;“巴”是壮语bak的近音,意思是“口”;“朝”是壮语cauz的近音,意思是“喂猪用的石槽”。 “巴朝山”意思是“山口像个石槽的山”。

巴歪Byavaij:“巴”是壮语bya的近音,意思是“山”;“歪”是壮语vaij的近音,意思是“歪斜”。“ 巴歪” 意思是“歪斜的山”。该山近山顶处悬崖向后仰,形似歪斜,故名“巴歪”。

习公山Byasiugoengj:壮语Bya即为“山”;“习”是壮语siu的意译,指姓氏;“公”是壮语goengj的近音,意思是“对年长的男子的称呼”。

岜章Byadangj: “岜”是壮语bya的意译,壮语指山;“章”是壮语dangj的近音,意思是“印章、公章”。该山体上小下粗,形似一枚公章,故名“岜章”。

那当山Byanazdangh:壮语Bya即为“山”;“那”是壮语naz的近音,意思是“水田”;“ 当”是壮语dangh的近音,意思是“挡住”。

巴伞山Byasan: “巴”是壮语bya的近音,意思是“山”;“伞”是壮语san的近音,意思是“雨伞”。“ 巴伞山” 意思是“形似雨伞的山”。

巴浪Byandangq:“巴”是壮语bya的近音,意思是“山”;“ 浪”是壮语ndangq的近音,意思是“延伸延长”。“ 巴浪” 意思是“延伸较远的山”。

回头山Byaveizdouz:壮语bya即为“山”,壮语veizdouz即为“回头”。“回头山”意即“像狮子回头看的山”。

人像山Byauengzgwnz:壮语Bya即为“山”; “人像”是壮语uengzgwnz的近音,意思是“山体山峰高耸挺拔形象人体”。因该山体山峰高耸挺拔形象人体,故名“人像山”。

顶亥Dingzhae:“顶”是壮语Dingz的近音,意思是“山顶”;“亥”是壮语hae的近音,意思是“圩日”。“顶亥” 意思是“在山顶聚集”。此山松木茂密,山顶平阔,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男女青年云集于此对歌谈爱,故名“顶亥山”。

班龙马山Byabangzloenghma:壮语Bya即为“山”;“班”是壮语bangz的近音,意思是“村屯”;“龙”是壮语loengh的近音,意思是“山弄”。“班龙” 意思是“村屯位于山弄中”。从前有一个富户在此山养马,经常在这山放牧,因为这山位于山弄中,故名“班龙马山”。

311 312 313 314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