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昭平县与荔浦县交界处的隘口,大冲水往东北方向流经荔浦境内大冲屯。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在此地不远建有兴宁庙,故称庙坳。

该地名来源于昭平县仙回瑶族乡茅坪村小林香屯东北方向冲顶山坳。

此山以种植竹林为主,优先以黄竹量较多,是编织竹器的好料,而得名黄竹坳。

是昭平、荔浦两县隘口,群峰起伏,但青山茂盛。

山顶上有一片坳地山林,经常有一大群红嘴雀在这里栖息,故称雀林坳。

密,当地方言与“墨”同音。颈,指地势狭长的山口。因该山颈脚下有一水塘,塘水很深,呈现墨状,故名。

此地是歧山的山口,附属于歧山而名。歧,是当地方言,同奇,意为奇特之山。

因此山之上有石头其状如佛,故名“石佛子坳”。

王水:狮寨镇辖村名。因此山坳在苍梧县狮寨镇王水村附近,故名。

传说从前一对新婚夫妇必经的山路狭小,路下为险谷山溪的重要山路。

因此隘旁有块大石头,形似人头,村民叫仙人头,故名。

山麓边的田地上种有田,故名。

该坳历来是贵港与玉林的分水岭山峡,2002年经民政局与玉林兴业县民政局勘界后确定在此立界碑。峡是坳的意思,故称分界坳。

此处系大瑶山余脉,以洪水顶为分界,往北属金秀县境,往南属桂平市境,因沟壑纵横,每遇大雨、暴雨则山洪暴发,行人受阻,需待江水退后才能前进,故得名洪水界。

此山口是金秀县大樟镇东温村与桂平市紫荆镇的田泗村的分水坳,以东温村名作坳名,故名东温坳。

厄,当地方言指山坳。因山坳处有一块较大的平地而得名。

相传该山峰顶上野生有一种草药,对治疗麻风病有特效。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