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该山脚有水田,故名。那利,是壮语“Nazleix”的音译用字,那naz,指水田,利leix,指畲地。

因该山脚有一片干旱的水田,后修筑池塘后才得以耕种,故名。“畨子”是壮语“Daemzcaeh的音译,畨Daemz指池塘,子caeh同汉意,指名词。

因山岭果树多而得名。壮语方言,“叫”是壮语geuj的音译,山之意,果指果树。

因此山与邕宁区分界,以水流向为界,故得名分界岭。

因该山是一片黄土,粘性很大,难行走,故得名培粘岭。

因位于小圣山脚的一个山头,故名为小圣脚岭。

因相对于大圣山而言,是大圣山延伸的第二高峰,故名为小圣。

因该山形象一面飘扬的大旗,故名大旗顶岭。

因该岭形似人们写毛笔字时用来放笔的架子而得名。

因地处白鸠村而得名。

圹靠近的意思;“利”通“李”。因山边有个李姓村庄而得名。

因该岭山体形状像狮子,故取名为狮子岭。

因道路到此是尽头,只好停止脚步返回另找他路,“纸反”与“只返”“谐音,故名纸反岭。

传说古时骑马者在岭下换骑休息,故得名马更岭。

该山盛长竹子,且层层有竹,形似塔,方言称答竹。

因山脉形状倾环。多屋包叠,弯形成山麓,得名六环山。

以前,该山上有很多坟墓,前人流传下来说风水之地是富贵之地,谁人葬着出官豪,人称公贵山。

岭里有一条较小的山麓(六),“子”小的意思,人称六子岭。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