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壮语):塘、水塘、旱塘。

因该地片四边各有一个水塘而得名。

因从远处望过去这片地的水塘像古老的锁一样,故名。

因该地片位于形像盆子的池塘的上方。

因该地片位于池塘的上方,故名。

因传是天上赐予人类的土地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这里设立过岗哨。

太壮语指河滩,丘之土坡,河滩旁边土坡上的地片,故名。

“坛”在壮语中指水塘;背指背部,后面。

“塘”在壮语中指池塘;背指背部,后面。

坛壮语指池塘,“红”壮语指大。

“坛”在壮语中指水塘,雷壮语指土坡山坡,坛雷是指有池塘的山坡。

解放前为解决双泉与尚志用水的纠纷,经双方同意在渠道上游用大木团分水而得名。

地形如鲤鱼,故名。

因有人从村庄数丘坡地最后一个是陸位,古人称之为“莆陆”到至今。

该地块种植的农作物都丰产,一斗是七斤重。

曾经让学生在这里做过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而得名。

因此地有三条沟而得名。

1649 1650 1651 1652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