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景点位于恒里村,以地下河、喀斯特地貌为代表,辅以红色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

乔音河流经松仁村平包屯,到山脚入岩,在内龙又现出一段,又复入岩,像一条龙一样蜿蜒流淌,忽隐忽现,故称为穿龙岩,又因其古时候为路人步行入城的必经之道而又名凤阳关。

壮乡英雄纪念馆位于广西东兰县三石镇弄英村韦国清故里东南方向。2013年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为深切缅怀他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拨付专款建设了壮乡英雄文化园、壮乡将军纪念馆等永久性纪念设施,纪念韦国清同志为全国解放事业和主政广西20年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该园集将军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国清小学等为一体,是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最佳基地。

龙蛇岩,“龙”壮语指山间平地,“蛇”指蛇,“岩”指岩洞。龙蛇岩即多蛇山谷中的岩洞。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下凡,常与凡夫隔河对歌。有一天,天公不作美,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狂风四起,片刻倾盆大雨,山洪暴发,把仙女和凡夫两人全身衣服都淋湿透了,歌声也淹没在狂风暴雨之中。仙女急中生智,长袖一拂便形成一座大桥,把两人遮住,故仙人桥由此得名。另一传说则是:此桥与天峨县更新乡仙人桥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为了让人间更多相爱的人能成婚相伴,白头偕老,成仙后化为天生桥,引渡人间真情爱恋。还有当地老百姓传得最多的还是这么个故事:据说古时官府见江洲一带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拟在此设洲治。官府认为

位于江州瑶族乡自治乡境内,因旱洞长度长,故得名。

为了纪念廖源芳等同志在凤山革命运动中的英勇事迹而建,因地处百乐村八龙屯,从而得名。

位于三门海镇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老年人颐养天年,很多外地游客到此观光旅游,故得名。

因当地有较多的百岁老人,环境幽美,能延年益寿,故名。

因是两个并排的水塘,水色一清一浊,且相距近,若一公一母,本地因此俗称公母塘,后改称鸳鸯湖。

洞中大厅被巨石横隔成两部分,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因而得名。

为了纪念凤山县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建的陵墓。

保护珍稀动植物所专门成立的保护区。

每年3至4月份,此处开满桐花。

川洞:指地方名,燕子指是动物。

为防御敌人侵入,在通往洞口的路上设立三个石卡门,故得名。

为纪念中亭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建立的公墓,故得名。

因位于八龙屯,是廖源芳初期培训学员的场所,故名。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