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六塘、冲脉、马山革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北游击总队第二十三中队,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与解放军协同战斗,八名同志英勇牺牲。在抗美援朝和保卫边疆的战场上,三名冲脉籍战士为国捐躯。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建立此碑,故名。

1950年,正当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前夕,残匪头子钱子清勾结地主流氓组成反动武装,袭击我古砦区政府,区长廖美奇同志及另外13位同志在还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1978年重修烈士陵墓设立此碑,以此纪念革命先烈,故名。

该墓位于二十四板桥附近,故将此墓定名为“二十四板桥烈士墓”,故名。

是古砦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风情旅游区,故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上山下乡,插队于此,知青们留下了青春的印记。故名。

1950年春,国民党残匪为了推翻我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古砦进行了暴动,攻打古砦区人民政府,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古砦事件”,时任区长的廖美奇、副区长田祥春等17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建立此烈士纪念碑,故名。

该地是柳城人民纪念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故名。

衡宝战役后,败踞广西的桂系白崇喜部,为迟滞昼夜兼程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急调两个团和数架次飞机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到沙埔河一线布防。势如破竹的一一五师三四四团全体指战员在参谋长颜文斌、团长程国璠、政委尹培良的率领下,在柳北游击队的向导下,抓住战机,不等师主力到达,主动追歼敌人。从十九日攻取三江古宜赶至二十四日攻打沙埔止,连续五日战斗,五战五捷,先后全歼国民党第十四军十师官兵1525人,三四五团苑庆玉、王建忠等七十一位同志英勇牺牲,二营机炮连指导员周仕明等二百人负伤,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

因用于基督教众聚会,故名。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84年柳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东泉建设革命烈士陵园,取名“东泉革命烈士陵园”,故名。

因驻里高镇,是基督教堂是宗教协会办公所在地,故名。

因该教堂信奉基督教教派,故名。

基督教信徒和市民群众参加有关宗教活动的场所。

因位于百朋街,是基督教徒的活动中心,故名。

因教会建在高崇、社贝屯之间,故名。基督教会是宗教协会办公所在地。每逢星期日,许多宗教信徒和市民群众,集中到教会内参加有关宗教活动。

因山形如酒壶,是百朋镇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该地为南宋时期遗留至今的纪念地、遗址,因位于立冲村,故名。

相传张家先祖张锡金从福建漳州府迁至当地。张锡金勤奋苦读,考取功名,官至兵部尚书六部总督。乾隆年末,张锡金告老还乡定居中塘讯屯,并于嘉庆八年(1803年)建起了张家老屋。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