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江

名称

吴淞江

拼音

Wúsōng Jiāng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上海市

所在区县

普陀区

名称含义

“吴淞”系因该地古为吴郡属地,河流古名松江,合称吴松江。元至元十五年(1278)华亭府更名为松江府后,松江正式更名为吴淞江。以此得名。系因其原发源地为笠泽,笠泽是从太湖东出后穿过的一处湖泊,《国语》曰:“越伐员,吴御之笠泽,月均江南,吴军江北者也”,故又名“笠泽江”。“松陵”原系江苏吴江县的别称。因五代吴越建县前,为吴县松陵镇地,故名。而上海开埠后,来沪外国人曾溯河往上,发现可以乘船直抵苏州府城,于是取英文名为“Suzhou Creek”,译名“苏州河”,因此习称吴淞江下游段为“苏州河”。

名称起源

以河流所在地古地名得名,别名以河流上游所经地名得名。由当地群众约定俗成。

名称历史

晋及唐朝时称松江之下游为沪渎。古名松江。因古为吴郡地,故亦名吴松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后,称吴淞江。太湖水源出天目东麓广生松柏的山地,经笠泽(太湖)流出,故又曾称松陵江、笠泽江。宋人郏乔称:“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后因涨潮泥沙长期淤积,宋代又受到筑吴江长桥、长堤等因素的影响,河床日趋缩狭。原松江发源于吴江市南太湖口,后因太湖口逐渐淤塞,改以瓜泾口为源。中游青龙镇(今青浦区旧青浦)以西的白鹤汇和以东的盘龙汇两段最为曲折,下游日益淤塞,每逢盛夏多雨季节,这些江段极易泛滥。至北宋中、末期,先后废弃白鹤汇、盘龙汇,在其北另凿新江,拉直河道,使太湖水经新河道直流东泻,水患减少。明代中期,吴淞江下游河道改入今流。建立上海以后,西人以吴淞江上通苏州,乃称吴淞江之下游市区段为苏州河。20世纪80年代,苏州河的称谓一直向上游推进,现今流经上海境内吴淞江,统称苏州河。地名沿用至今。

吴淞江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