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涡河

拼音

Wō Hé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安徽省

名称含义

正德八年(公元1513),侍郎赵瑝疏浚亳州境内河渠。嘉庆十七年(公元1538),黄河水溢入涡河,田庐尽没,是年督漕总兵杨宏呈请疏浚涡河亳州河段。60年代后,为发展灌溉,干支流普遍建闸蓄水。随着总投资13.04亿元的涡河近期治理工程的全面展开,安徽亳州正努力把沿涡河两岸建成经济密集带、城镇密集带、文化旅游带和生态建设示范带。

名称起源

大禹治水,三至桐柏,获淮涡水神“巫支歧”,并用铁链捆绑镇压在涂山之下,为人民除了一大祸害。这只水怪虽然被降服了,可它在这条阴沟水中留下两个深深的旋涡,也称“旋窝”,据说即今涡阳“义门吴窝”和“高炉赵窝”,分别在老子庙上游和下游20多里处。这只水怪的余毒导致数百里河水腥臭,人畜无法饮用,也不能用于灌溉。老子晚年在故乡修炼传道。他闻听此事十分着急,为替四方乡民兴利除害,老子把自己炼制丹药的大锅投入旋涡。经过数日施法,释放炼丹仙气冲淡水中恶臭,终于使水质变清,味道甘美,不仅可灌溉农田,甚至还可供人畜饮用。从此两岸庄稼连年丰收,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为感念老子用炼丹之锅镇邪治水的恩德,老百姓把这条阴沟水改名称“锅水”,还在“锅”字前面加上三点水。不久,学者发现这个字有水有火,不能相容,于是就把金字旁去掉,简写成“涡水”。从此,800里阴沟水就改称为涡水,再后来,又称为涡河。

名称历史

涡河闸位于蒙城县漆园街道办事处,由节制闸和船闸组成,其作用是拦蓄河水,调节径流,发展航运,便利交通。该工程中节制闸始建于1958年冬,扩建于1969年冬,1971年夏蓄水运用。船闸于1971年开始兴建,1975年正式通航,地名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