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大泉源

拼音

Dàquányuán

类别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襄阳市

所在区县

宜城市

名称含义

“泉”指自然冒水的地方;“源”指流水的头;“大”指相对小。

名称起源

此泉古叫龙潭泉。“龙潭春涨”为宜城旧八景之一,据《宜城县志.卷一.山川》记载:龙潭泉源出鹞子山,清漪不绝,冬流蛮河县八景之一,“鹞子山”:即现在姜家山,是泉水的源头。距此泉东北1千米处还有一个涌水比大泉源小的泉源,故西南的那个为“大泉源”,东北的那个为小泉源。

名称历史

清朝时期,属宜城县雷家河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新沙联保处(处所先在胡耳,后迁泉水头)属宜城县第二区(区治所孔湾街上)。1941年废联保处,属宜城县雷河乡第十七保。1948年7月属荆钟宜县雷孔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雷孔区胡泉乡。1950年3月,属宜城县刘猴区胡泉乡。1953年恢复雷孔区,属宜城县雷孔区胡泉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小乡并大乡,属宜城县雷河乡胡泉农业合作社。1958年4月人民公社化时改雷河公社为管理区,属宜城县红旗公社(官堰公社)雷河管理区胡泉大队。1959年胡耳与泉水分开,分别叫胡耳大队,泉水大队。1961年恢复区制,属官堰区雷河公社泉水大队。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属官堰区东方公社(原雷河公社)泉水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属宜城县雷河公社泉水大队革委会。1980年9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属宜城县雷河公社泉水大队。1984年3月撤社设乡镇,属宜城县雷河镇泉水村。1994年6月撤县设市,属宜城市雷河街道办事处泉水村。2001年3月撤乡并镇,属宜城市孔湾镇泉水村。2002年3月本市设立临时机构,属宜城市雷河发展区泉水村。2008年8月恢复雷河镇,属宜城市雷河镇泉水村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