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法相岩公园

拼音

Fǎxiàngyán Gōngyuán

类别

公园

所在省份

湖南省

所在城市

邵阳市

所在区县

武冈市

名称含义

清《一统志》载:“宝方山”,在州东南五里,一名宝胜山,又名资胜山、法相岩。“法相”为佛门中的一个派别,称“法相宗”,佛经《在乘义章》曰:“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取以名岩,公园依此得名。

名称起源

1984年建成便使用此名称。

名称历史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著名书法家、翰林学土楼钥,明代监察御史曹一葵、进士潘应斗,清代州牧席芬,拔贡舒作揖等留下了许多名诗佳词。南宋参知政事、爱国诗人陈与义,遭靖康之变,流落湖湘,寓居武冈时,曾以“法相洞天”为题,吟咏七绝:“石洞虚空路暗穿,尘襟过此觉悠然。洞门正在云深处,谁想人间别有天”。芙蓉洞旁石壁上,镌刻有宋代开禧三年(公元1270年)州幕吴中所书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字体隶中带篆,苍劲雄健,历经百年风雨,尚笔划清晰。“碧玉簪”石刻;是宋代翰林学士、著名书法家楼钥所书,时郡守姜桐命刻于石,楷书。如此众多的摩崖石刻,既是书法艺术的瑰宝,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史学价值,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宝库。六十年初,著名现代历史学家吕振羽在游览时,对法相岩的摩崖碑刻赞不绝口,誉为古代碑林的佳作。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无变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