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
拼音
Chuānběiwáng Píyǐng Mínsú Wénhuà Yuán
类别
公园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南充市
所在区县
阆中市
名称含义
一门濒危的民间艺术,不依赖政府保护,不依靠企业赞助,却能杀出重围,成为阆中古城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北王皮影。流行于以阆中为中心的广大川北地区,以加过工的黄牛皮雕镂成影偶,借助灯光由人操纵取影,在屏幕上表演戏剧故事而名。川北皮影又称皮灯戏,灯影儿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代。元代开始传往南亚诸岛及欧洲一些国家。兴盛于清道光年间。
名称起源
以民间艺术和人物命名。
名称历史
1980年代,王皮影再次出现在以阆中为中心的川北城乡。担纲主演者中,有王文坤的孙子王彪。暂时的红火之后,随着电视的普及,皮影很快失去演出市场,作为皮影传人的王彪,一度南下成为务工人员。 1988年,王文坤应邀出演维也纳金色大厅,一位川北老农民和他的皮影登上了世界艺术殿堂。演出后,奥地利国王授予他金质奖章。然而,到1999年王文坤老人去世时,皮影“王家班”已名存实亡。2000年,在著名的皮影收藏艺术家赵树同先生的帮助下,王彪组织起一班人马,在成都顺心老茶馆表演皮影。为开拓市场,王彪根据多数顾客的需求上演不同的戏。老外来,演传统戏;年轻人来,演迪斯科;小孩来,就演儿童剧。消失已经久的王家班,就这样慢慢重出江湖。2004年,已经更名为“川北王皮影艺术团”的王家班,回到家乡常驻阆中古城商业演出。几年演出下来,王彪悟出一个道理:顾客需求是生命线。为此,他不断更新戏剧内容,并编创了古典、现代、迪斯科等不同风格的皮影戏,他编的《消防演习》和《迪斯科》开创了皮影风格的新时代。 2007年,川北王皮影开班对外招生;2008年,川北王皮影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门文章
目连山省级森林公园
碧沙岗公园
天池公园
莲花池公园
古海湿地公园
石鼓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