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拼音

Měishěhé Guójiā Shīdì Gōngyuán

类别

公园

所在省份

海南省

所在城市

海口市

所在区县

美兰区

名称含义

因公园河流主体为美舍河,贯穿联系整个公园,故起名为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名称起源

该湿地于2017年对美舍河整治修复,市林业局提出申请,市政府批准设立并定名。

名称历史

美舍河的名称,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称谓。据《琼台志》、《琼山县志》记载,在宋代,美舍河别称龙潭水(因源自龙潭)、南溪水(因从府城南流过)、南桥水(因流经府城南桥)。明朝时多称学前水和河口河,因该水从位于府城的琼州府学宫和琼山县学宫前流过,因而又称学前水。清代起多称潘公河和美舍河。在美舍河中游的海口市琼山区河口村,许多老人现在还习惯将美舍河称为“河口河”。河口村的老人说,美舍河在府城东南河口村附近分成两支,一支流入南渡江(现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2)已干涸),另一支流经府城东门、攀丹村、五公祠、夏瑶村和白龙、美舍等海口东部城区,在长堤路和平桥东侧汇入海甸溪,再由海甸溪从海口新港处流入琼州海峡,故称“河口河”。1965-1978 年间美舍河河道形态变化较小,仅部分河段水面宽度从 85m 下降到 75m,多以自然形态为主,河道较为蜿蜒曲折。1986 年美舍河在瓦灶村附近的支流逐渐消失,现状年河道萎缩,被建设用地侵占,河岸由不规整经过整治变为规整,局部河道存在裁弯取直的现象。现状情况下,河道进一步顺直,河道断面趋于规则,上游地区河道断面退化严重,从 1986 年的 160m 到现状的 70m,河道周围的鱼塘逐渐消失,面积减少,部分鱼塘逐渐纳入到了河道范围内,成了美舍河的一部分。近年来,海口市加大了对美舍河的治理力度,对两岸进行截污,从南渡江引水对美舍河进行补水,沿河建设了一些滨水绿地,使得美舍河的环境和形象大为改善。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