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小寨天坑景区
拼音
Xiǎozhàitiānkēng Jǐngqū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重庆市
所在区县
奉节县
名称含义
小寨天坑形似天坑的喀斯特地形,还有竖井、漏斗和峰丛洼地等。天坑与峰丛洼地不至于混淆,因为天坑的围壁很陡,底下有地下河。而洼地的四周很和缓,底部是封闭的,没有地下河。天坑是喀斯特漏斗的俗称,是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属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
名称起源
2005年,根据所在位置及地形地貌而得名。
名称历史
在2001年前,提及天坑这个词汇,通常只是特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其他形似小寨天坑的喀斯特地貌曾有过五花八门的名字,如石围、石院、龙缸、岩湾。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使用汉语拼音“tiankeng”,通行国际。直至今日,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78个。其中2/3分布在中国,当然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和争论尚未停止。本文作者覃妮娜、绘图师田稚珩和摄影师李晋均亲身参与过数次天坑科考,在这篇报道中,他们带来了鲜活的探险经历以及对天坑的定义、分布、成因和演变等问题的思考。天坑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流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中外地质学家对此早有考证普遍认为地陷形成了天坑,2005年后获得认可,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太监亭
虞山公园
扶摇关帝文化旅游区
三国古栈道
大梅关
含珠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