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钓鱼城
拼音
Diàoyú Chéng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重庆市
所在区县
合川区
名称含义
因钓鱼城修筑于钓鱼山,故名。钓鱼山名字的来历,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一年洪水泛滥,百姓纷纷逃到山顶避难。由于洪水久久不退,灾民食物告罄,开始出现饥荒。这时天降巨人,在山顶平整的巨石插上鱼竿,钓嘉陵江中之鱼以飨百姓,解决了灾民的饥馑,此山因此而得名“钓鱼山”。
名称起源
钓鱼城是根据地理实体得名。
名称历史
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合州名僧石头和尚就在山上创建护国寺,凿刻了佛教摩崖造像。宋政和五年(1115年),思南宣慰田少卿捐资重修护国寺,“堂殿廊庑百有余间”。宋乾道三年(1167年),州人又于山顶建起著名的飞舄楼,钓鱼山从此被人们视为游览胜地。南宋淳熙二(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为了抗击蒙古军队,采纳了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在这钓鱼山筑城。并将合州、石照县衙迁入此城。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攻防设施兼备,民用与军事区域分区井然,后勤设施自成系统,是迄今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山地城塞防御体系的杰出样板。从宋淳佑三年(1243年)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钓鱼城10余万军民在王坚、张珏等守将的率领下,“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凭借钓鱼城天险,以弹丸之地,婴城固守,历经大小两百余次战斗,抵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元)帝国精锐之师,支撑南宋江山达36年之久。钓鱼城保卫战写下了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尤其是宋开庆元年(1259年)7月,蒙古大汗蒙哥(建元后尊庙号为宪宗)在亲征钓鱼城时被炮火击中,死于城下,成为蒙古帝国走向崩溃的转折点,也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钓鱼城因此以“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瓦解蒙古帝国,奠定世界版图”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钓鱼城1961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月12月由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名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长生寺阁
文会堂
香山风景区
兰花圃
湘桥历史文化名村
阳山森林温泉度假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