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铜山风动石

拼音

Fēngdòngshí Jǐngqū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福建省

所在城市

漳州市

所在区县

东山县

名称含义

有一块巨石,风吹则动,故名。

名称起源

以自然景观而得名。

名称历史

铜山风动石。地处东山县铜陵镇风动石景区内。巨石临海,高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据《东山县志》载:风动石“卓立于磐石之上,四面皆空,两石相接,肩不数寸,风至而动…”上尖底圆弧形,与磐石相贴处仅数寸。悬空婷立,大风吹来微动,人仰卧举足蹬推,即晃动,故名。为东山内八景之一,称“东壁文星”。石上刻有明末铜山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明永历戊子(二年,1648)秋巡抚路振飞题刻。磐石左侧有明代霞山居士题写“东壁星晖”四个字,左边竖的石碑由明水师提督程朝京题诗词。人站在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感觉、奇、险、悬、叹为天下奇观,故明文人称为“天下第一奇石。” 风动石是具有地名文化科学内涵。风动石的形成是由于第四纪海侵时期,海浪沿着岩石的纹理裂缝隙剧烈冲刷,扩大上下两块岩石的空间距离,最后仅残存几寸接触点支撑着,其余悬空,恰好上岩石的重心落在下岩石的接触面上,因接触面不平,只由几个接触点支撑着,造成石危势险,摇摇欲坠的局面。 风动石正面可观其伟,侧面可观其奇,背面可观其险。 风动石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常侵扰东山岛,企图抢走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钢绳索,拼命拉它,可是倭寇费劲了力气,只听到“嘣”“嘣”几声,绳索断了,倭寇纷纷掉落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确依然屹立在原地。 相传明万历年间,参戎诗人李楷和水师提督程朝京来到铜山观赏风动石,县令在风动石下宴请他们。酒过三巡,众人诗兴大发,李楷即景赋了一首七绝,程朝京随口应和:“文昌祠边大石球,神仙蹴戏灵山头。万夫欲举移不动,天风撼之动不休。”第三人还没接上,只见大风吹来,风动石摇晃不停,大有砸碎酒席之势,四座皆惊,纷纷离席。从此流传“石下难设宴,吟唱不出三”的趣话。 铜山风动石被编入《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地理之最》、《中国地名词典》等书。为东山风动石景区主要景点。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