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忠烈祠景区

拼音

Zhōngliècí Jǐngqū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湖南省

所在城市

衡阳市

所在区县

南岳区

名称含义

南岳忠烈祠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纪念碑形如五颗直指蓝天的巨型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决心。

名称起源

1940年为了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

名称历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七七”事件爆发,一声蓄谋已久,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此全面开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年底,中国军队虽顽强抵抗,但广州和武汉还是相继失守,处于大后方的湖南省战略地位异常重要起来,成为武汉之后的又一处抗战大本营。南岳衡山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异常便利。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当时还邀请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携手抗日。在这个会议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听后对此非常痛心,会后把陈诚、薛岳两位将军叫来,郑重安排了修公墓的事。后陈诚调任四川,而薛岳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所以建公墓的事基本上由薛岳在主持。由于此期间一直在与日军交战,加上勘察、征地、筹款等前期准备工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10日,南岳忠烈祠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第二期于次年11月5日兴工,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7月7日,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薛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张自忠、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等三十八名。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南岳沦陷,南岳忠烈祠遭日军破坏。1953年,建国初期及1966年“文革”中,南岳忠烈祠也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南岳瞻仰忠烈祠,当即指出:抗日烈士“为国家、为民族生存而牺牲了,应该重视,应该纪念”。1987年,全国政协提出修复意见。之后由衡阳市政府全面修复。2012年6月,由湖南省民政厅拨款220万元对国民革命军37军60师在湘北抗战中2128名阵亡将士的集体公墓进行全面修复。整个修复于2013年8月完工。2013年,中国抗战胜利68周年、仁安羌大捷71周年,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南岳忠烈祠落成70周年。1月15日,仁安羌大捷的202位阵亡将士总灵位从缅甸迎回祖国,由于当年新38师113团将士以湖湘子弟为主体,因此将士后人希望将总灵位送回家乡湖南,让英雄落叶归根。因此于7月7日举行安放仪式,以此铭记惨痛历史,缅怀抗战忠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辗转71年后202位湖湘忠烈终于魂归故里。2015年,南岳忠烈祠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忠烈祠内建筑和周围墓葬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省民政厅拨款1420万元,对忠烈祠内建筑、园内绿化、文物布展陈列、烈士墓葬进行全面维修。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