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

名称

甲秀楼

拼音

Jiǎxiùlóu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贵阳市

所在区县

南明区

名称含义

含有“科甲挺秀”之意,故名。

名称起源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名称历史

甲秀楼与浮玉桥同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于此石筑堤于鳌矶石上,曾名南堤,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均重修。宣统元年毁于火,巡抚庞鸿书重修,因年久房瓦塌落,1981年政府拨款修复。甲秀楼风景秀丽,为贵阳诸风景之冠。浮玉桥旧有“鳌矶浮玉”如玉带浮云之说,故得名。1966年曾一度改名“东风楼”,未获群众认可。今仍称甲秀楼。甲秀楼内有贵州省内著名的长联,2006年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由于文化内涵丰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甲秀楼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