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禹王城景区

拼音

Yǔwángchéng Jǐngqū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湖南省

所在城市

衡阳市

所在区县

南岳区

名称含义

传说禹王在此地拯救了在洪水中挣扎的子民。

名称起源

一个布满禹王传说的古老遗址。千百年来,“禹洞”“禹碑”“禹王驻跸处”让人们坚信,大禹为了拯救在洪水中挣扎的子民,来过这座大山,寻找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衡山人),获取解除水患的良策。而广济寺、毗卢洞、龙凤溪等景点,也无不流传着对禹王的颂歌。传说禹王为了寻求治水良策而在此地驻留,故名“禹王城”。

名称历史

广济寺位于祝融峰与紫盖峰两山之间的峡谷中,距南天门约4公里。该寺由无碍和尚创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原名清凉寺,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寺院由两进组成,建筑古朴典雅,寺内供奉着毗卢遮那佛。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在日出时常出现彩虹。据说无碍和尚便是因看见佛光映照,才在此建寺,寺内供奉毗卢遮那佛像一尊。据佛经解释,毗卢遮那佛的智慧能光明普照一切,所以,广济寺又叫毗卢洞。直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无碍和尚的四传弟子龙山和尚和智犁和尚重建此庙,并将寺名改为广济禅寺,取佛法广济众生的意思。现存寺庙是2004年由该寺住持宗显大师负责重建。宗显大师正在筹建中华万寿碑廊,心灵之家网站,广济寺书院,国学馆、禅意人生等一系列工程。寺院前有护龙桥,是清康熙五十七年寺院建成时修砌的。护龙桥边有“洞水逆流”、“忽然广博”等石刻。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桥上绿荫匝地,凉风习习,是游人憩息的好地方。清代东林和尚的《毗卢洞》诗云:“白云流水石桥西,萃拔诸天古木齐。荷笠杖寻来去路,夕阳红树万山低”。在广济寺的下面,还有镇岳林、白牛庵、龙凤潭、禹王城、禹碑、寿字石刻等多处名胜古迹。龙凤潭边有块三丈多高、两丈多宽的花岗岩石。岩石上刻着清代智犁和尚所写的“龙吟雾起”、“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