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翠微园

拼音

Cuìwēiyuán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贵阳市

所在区县

南明区

名称含义

是一个匠心独运的艺术园林。

名称起源

1990年起的数年间,贵阳市人民政府连续拨款修复拱南阁、“澹花空翠”园林、翠微阁、龙门书院,广植花草名木、命名为“翠微园”。

名称历史

翠微园历史上有南庵、观音寺、忠烈祠、武侯祠等名称。内有拱南殿、翠微阁、龙门书院、贵舫亭等一组古建筑群。其始建可追溯到明朝宣德年间(1425-1435),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举人王训的《咏南庵》一诗也可肯定明宣德年间已有南庵存在。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摘贬贵州,明正德四年(1508年)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数次游览南庵,有《南庵次韵二首》及《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记其事。王阳明传世佳句,使南庵名播神州。明弘治时称圣寿寺,《贵州图经新志》赞其“前府清潭、后负崇冈、群峰列山献、左右环绕、草木竹石、措置杂陈”。明正德中晚期(1506-1521),巡按贵州监察御史胡琼将圣寿寺改名武侯祠。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蜀人万春妻王氏由滇运来千佛(亦称万佛)铜塔一座,立于殿前,上列佛像数以万计,须眉毕具。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孙可望据黔时将武侯祠迁他处,在寺中建拱南殿,大殿三楹,又建大士殿于阁中。次年,改名观音寺,亦名万佛寺。道光初年寺右建小楼三楹,可以观水,亦名水月寺。道光八年,云贵总督阮元题阁额“翠微”。1940年设甲秀小学于寺中,山门大殿、翠微阁陆续被拆除。解放后仍为甲秀小学所用。1990年起数年间,贵阳市人民政府连续拨款修复拱南阁、园林、翠微阁、龙门书院,广植花草名木,命名为翠微园。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