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瓦克佛寺遗址

名称

热瓦克佛寺遗址

拼音

Rawak Fósì Yízhǐ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在城市

和田地区

所在区县

洛浦县

名称含义

“热瓦克”系维吾尔语,意为“楼阁”。

名称起源

因该佛寺遗址内土塔耸立,故以此命名。

名称历史

热瓦克佛寺遗址于1984年命名,名称沿用至今。

简介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洛浦县城西北方向50多千米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落、院中心的园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大致坐北朝南,南墙中部和西部有两个门形缺口,中部为大门,门两边原有高原同真人的两尊塑像。院墙每边长45米,残高3米左右。东窗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中部分有穹形壁龛,壁上科满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四面院墙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和菩萨像的残体或残迹,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无完好者。塑像贴于墙壁,系用芦苇扎成桶状,然后用白胶泥糊出体形,最后用红胶泥塑出细部。原有彩绘,今基本风华不存。大塑像高约3米,每隔60-70厘米即有1尊。其项光周围饰以绘画图案和贴壁影塑图案,由螺旋纹、莲花、小坐佛、花卉等组成。在保存较好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以供养人像、比丘像、云气纹和图案穿插于大型塑像之间。壁画色彩单调,以赭色为主。大型泥塑佛像和菩萨像着键陀罗分格的通肩式衣,遍饰密集流畅、图案化的装饰衣纹。院中心为佛塔,系印度风格的复钵式窣堵波。用土坯砌筑,多处被人破坏。塔基为十字形,高约5.3米;塔身园桶形,残高约3.6米,直径约9.6米左右。佛塔方形基座像四周延伸出台阶,这使佛塔平面图呈“十”字形。从残迹看,不是多层塔。寺院内外散布着红、灰色和少量彩釉陶片,还可见散乱于地表的人骨、泥塑像残体和剪轮五铢铜钱。寺院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但范围不大。掘出土文物和塑像、壁画分格,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似可视为魏晋南北时期遗址,科学的结论尚有待于深入的研究。据《魏书·西域记》记载,于阗“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众”。热瓦克佛寺遗址是幸存至今为数不多的一所佛寺,它对研究古代于阗的佛教文化、建筑、雕塑、绘画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邮政编码:848200,电话区号:0903,所在行政区:杭桂乡(653224204)。

热瓦克佛寺遗址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