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五竹镇秀峰山景区

拼音

Wǔzhúzhèn Xiùfēngshān Jǐngqū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甘肃省

所在城市

定西市

所在区县

渭源县

名称含义

根据渭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渭河源大景区秀峰山景区开发项目登记备案的通知》,秀峰山景区建设地点为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二社,项目建设起止年限2016年至2024年,总投资4.08亿元,建筑面积117292平方米,主要建设项目:1、景区入口服务区;2、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3、生态休闲度假中心;4、旅游体验区。

名称起源

五竹寺位于渭源县城西南15公里,在清源河对面的秀峰山上,秀峰山是渭源县境青雀山支脉,东西走向,蜿蜒数十里,海拔2330米,属典型的南部二阴山区,常年气候湿润,空气清新,2万多亩原始天然森林,苍松成林、古木参天;奇峰争险,青竹吐翠;奇花异草,香气馥郁; 小溪潺潺,清澈见底;悬泉落潭,叮咚如弦。沿山路崎岖而上,路两旁松林成荫,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该山头常年积雪不化,固有渭源八大景之一的“五竹积雪”。 秀峰山因五竹寺而出名,据考证,秀峰山早在唐代就有寺院建筑。明惠帝建文(1399~1407)四年,大臣郭节随朱允文一行人等避“靖难之役”至秀峰岩(后改名秀峰山)隐居,随即削发为僧,栽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山寺因此而得名。后经长期经营,五竹寺巳有和尚数百人,后经大小四次变乱,五竹寺现有菩萨殿、三霄殿、清圣祠、财神殿、大佛殿和佛像彩塑,后经修复殿宇16间。五竹寺是一座以佛教为主,兼容儒道德寺庙建筑群。远眺五竹寺,佛窟长廊,临驾于悬崖之上,一字展现,长廊依石窟凿石穿孔,立柱架檩,铺设木板连接佛窟,佛像均塑造于石窟之内。唐代画家吴道子曾到此地挥毫作画,后期经战乱焚毁的三宝壁画就是出自吴道子之手。石窟绝大多数为天然形成,少数经人工开凿。佛殿均属实地虚檐,明椽良瓦,别具风格。佛殿依次为:大佛殿、三大古佛般、观音殿、三霄殿、护神殿、清圣词、马王殿。沿护栏向下西行至一小山头,迎面建有一殿宇 (两间关帝庙、一间文昌宫)。秀峰山青山绿水,五竹寺佛光仙气,吸引着省内外游客数万人在每年古历四月初八前来观光游山。当代诗人李云鹏(现飞天杂志社主编)曾为秀峰山—五竹寺松林中二景赋词两首,《夫妻树》其实是两行相拥而立的诗,一行写着相濡以沫的心誓,一行刻着风雨历练的坚贞,爱是陶醉,已忘相守的年轮。

名称历史

秀峰山因五竹寺而出名,据考证,秀峰山早在唐代就有寺院建筑。明惠帝建文(1399~1407)四年,大臣郭节随朱允文一行人等避“靖难之役”至秀峰岩(后改名秀峰山)隐居,随即削发为僧,栽植红、黄、白、绿、蓝五色之竹于禅院,自称五竹僧,山寺因此而得名。后经长期经营,五竹寺巳有和尚数百人,后经大小四次变乱,五竹寺现有菩萨殿、三霄殿、清圣祠、财神殿、大佛殿和佛像彩塑,后经修复殿宇16间。五竹寺是一座以佛教为主,兼容儒道德寺庙建筑群。远眺五竹寺,佛窟长廊,临驾于悬崖之上,一字展现,长廊依石窟凿石穿孔,立柱架檩,铺设木板连接佛窟,佛像均塑造于石窟之内。唐代画家吴道子曾到此地挥毫作画,后期经战乱焚毁的三宝壁画就是出自吴道子之手。石窟绝大多数为天然形成,少数经人工开凿。口口相传,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