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大观楼
拼音
Dàguānlóu
类别
风景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宜宾市
所在区县
翠屏区
名称含义
大观楼是宜宾古建筑之一,建于明代,清时又修葺之,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真不愧“大观”二字。传说楼下有阴传河,并有一条恶龙,经常肆虐,将宜宾淹成一片汪洋,故修此楼镇其头,在县府街修一楼(即小鼓楼)以镇其尾,并在东街树牌坊九道以镇其身。虽属神话,盖楼基四周,地下水甚丰,非无因也。本楼又名谯楼,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四崐周棂窗,高敞明丽。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为清代华阳顾汝修书,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门。故名。
名称起源
由于大观搂,又名谯楼(古时筑于城门上用以燎望的楼),位于宜宾市中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量长方形。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由此得“大观”二字名之。
名称历史
宜宾大观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称谯楼,明末张献忠义军进攻宜宾与明军激战,该楼毁于战火,仅存台基。清乾隆二十年(1765年)由宜宾知府托隆重建。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屋檐腐蚀,楼下通道成了乞丐栖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楼宇萧瑟凄凉。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大观楼,使之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加雄伟壮观。游人既可到楼内图书馆看书,又可登楼欣赏古建筑的精湛艺术(该楼以封闭,无法入内参观)。大观楼在解放前损坏严重,底楼成了乞丐宿居的场所,楼上则成为国民党关押壮丁的地方。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大观楼进行维修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大观楼曾改为东风楼,文革后,恢复大观楼名称。1981年8月,大观楼被宜宾地区行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765年重建得名以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三星岩文化苑
赵八洞风景区
朱家峪旅游景区
遐园
白雪楼
黄河古镇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