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寺

名称

梓潼寺

拼音

Zǐtòng Sì

类别

所在省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所在城市

贵港市

所在区县

港北区

所在街道

贵城街道

经度

109.5976619

纬度

23.0873339

名称含义

纪念的人物是四川梓潼县人,名梓潼寺。

名称起源

因纪念旧时清朝四川梓潼县籍的梓潼女清康渠得名。

名称历史

1424年,清康熙年间,梓潼寺址原为文昌阁。文昌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属于掌管文运功名之神的传统祭祀建筑,又别称魁星阁,是为保一方文风炽盛而普遍兴建的公共建筑物。据康熙《贵县志》中讲的“古学宫遗址,今废”可知,清初贵县学宫是位于城西的文昌阁址,但清初已废圮,雍正年间,贵县文庙迁址于城东的东门外江滨,因其外墙全为红漆所涂,俗称“红学宫”直到解放初期。贵县文庙由西往东迁建,文昌阁遗址则成弃地,然不久,在这块昔日的学宫遗址、文昌阁旧址上,随即建起一座寺庙,这座寺庙的兴建与清初长达八年(1673-1681年)之久的三藩之乱时代背景紧密关联。清初以吴三桂为首的南方三藩大乱,吴称帝,举兵南下途经贵县,其贵妃反对分裂,吴妃投郁江自尽,以死谏之方式向吴三桂示警抗争,后吴三桂撤兵离贵,尸体在牛皮滩前几度冲去又冲回并浮起不沉,民众称奇便捞上厚葬之。清廷念其有功便立寺褒扬,寺址就选定在郁江牛皮滩前,此处“背靠城墙,左依东流紫水,右傍鲤鱼湾头,近看水浇三炮石,远眺南山廿四峰”。贵妃隐姓埋名,世人只知其为四川梓潼县籍,遂将寺命名为梓潼寺。该寺历经从清初到清末近三百年苍桑,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大修,同治六年(1867年)小江村人梁修已重修。1995年各方倡议进行该寺历史上第三次大修,重塑八尊佛像,本籍南江村的桂平西山盛姑——释昌慧法师也向该寺赠佛像。梓潼寺的肇建缘由以及三百多年来数次修缮重建历史,都铭刻于1998年的《重建梓潼寺碑》中。由清廷中央下旨建寺褒扬这位反对分裂的叛乱藩王之王妃,这无疑是一种“德政教化”之举。自2011年始,该寺又进行历史上的第四次扩建修缮,目前为贵港市港北区佛教协会驻地。

梓潼寺

本文来源:八桂地名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