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令公庙
拼音
Lìnggōng Miào
类别
庙
所在省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所在城市
桂林市
所在区县
平乐县
所在街道
平乐镇
经度
110.6325425
纬度
24.6366562
名称含义
原名印山寺,位于印山旁得名,后来为了纪念唐朝李靖(李令公)而改名令公庙。
名称起源
以人物得名。
名称历史
令公庙建于唐朝。据平乐县志民载,公元618年,李靖任唐岭抚慰大使检校桂州大总管府,认为平乐的战略地位重要,应升格为府台治地,便请唐皇奏准,于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把县治迁往今县城之地,唐贞观8年改乐州这昭州。后人感令念李靖有功于地方,塑其像置于江边印山寺,当地人又称 其为令公庙,而《百科名片》则曰:唐朝初期,各地区时有盗匪扰民。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李靖到达桂州(今广西),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悉平”。唐高祖下诏劳勉,授任李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广西平乐八步贺州等地都有建庙供奉令公神像。因令公平定盗匪,有功于平乐地区,民众感念其功德,亦为其塑神像金身,供奉于印山寺中,并改名令公庙,供人瞻仰。
热门文章
大庙
利见碑廊
容州古城
斗岩风景区
惠水县涟江公园
泗洲公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