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岑溪市
拼音
Cénxī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所在城市
梧州市
所在区县
岑溪市
所在街道
岑溪市本级
名称含义
以其山多小而高,溪多水长流的地理环境特点,得名。因辖区内地理环境特征而得名。全境山丘起伏连绵,占总面积的85.99%,(说文解字)云:山小而高曰岑,水注川曰溪,市境属云开大山,北麓中段丘陵山区。同时山水相连,境内共有大小河溪331条,河溪纵横,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千米290米,以其山多小而高,溪多水长流的地理环境特点,故得名。
名称起源
至德二年(757),龙城县更名岑溪县,为岑溪得名之始,
名称历史
秦属桂林郡。汉先后属南越国、苍梧郡。东晋升平五年(361),析苍梧郡置永平郡,领辖安沂、夫宁、丰城、开城等县,治安沂县(治所在今市境东北安平镇古院村),辖及今岑溪、藤县、贵港等地,隶广州。南朝齐永平郡迁治夫宁县(今藤县地)。梁普通五年(524)置永业郡,治今市境东筋竹镇旧县村,辖及岑溪部分地。梁又于安沂县置建陵郡,并改郡治安沂县为安基县,辖及今 岑溪、藤县等地。永业郡、建陵郡皆隶石州(治今藤县地)。陈废永平郡丰城县入安基县。隋废建陵郡,所领安基县改隶由石州更名的藤州。开皇三年(583),永业郡改县,旋废。开皇十六年(596)复置永业县,隶泷州(治今广东罗定市南)。开皇十九年(599),于今市境西北、东北分别置隋安县、贺川县,隶藤州。大业初,藤州废,安基、隋安、贺川等县改隶永平郡,永业县改隶永熙郡。唐武德四年(621),安基、隋安、贺川等县改隶藤州。武德五年(622),析隋永熙郡永业县置南义州,治今南渡镇义新村,始设时辖龙城、安义、义城、连城 4 县,安义县为永业县更名,义城、龙城、连城 3 县为新置,治所均在今市境。贞观元年(627),南义州废,以所属县改隶南建州。贞观二年(628)复置南义州,仍以原属县归属。贞观五年(631),南义州又废,其所属县仍归南建州。贞观六年(632),再复置南义州,后更名义州。贞观七年(633),安基县改隶泰州。贞观十八年(644),安基县复属藤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安基县更名安昌县。贞观末,隋安、贺川 2 县废。天宝元年(742),义州改为连城郡,龙城、安义等县随之改隶,安昌县则改隶感义郡(藤州改设)。至德二年(757),龙城县更名岑溪县,为岑溪得名之始,安义县复名永业县,安昌县更名义昌县。乾元元年(758),连城郡、感义郡分别改为义州、藤州。是故, 岑溪、永业、义城、连城 4 县改隶义州,义昌县改隶藤州。乾元二年(759),义城县废入岑溪县。五代十国时期,义州、义昌县等具属南汉。宋开宝三年(970),义昌县废。开宝四年(971),义州废,所领岑溪、永业、连城 3 县改隶窦州。开宝六年(973),义州复置,复领岑溪、永业、连城 3 县。太平兴国(976—984)初,因避太宗讳改义州为南仪州,同时省连城、永业 2 县入岑溪县。熙宁四年(1071),南仪州废,岑溪县因之改隶藤州,其县治迁至今市区西南。元因之。明洪武十年(1377),岑溪县改隶梧州府。成化十年(1474),岑溪县迁治今县城。清因之。民国二年(1913),岑溪县属郁江道。民国三年(1914),岑溪县改隶苍梧道。民国十六年(1927),岑溪县直隶广西省。民国十九年(1930),岑溪县改属郁林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岑溪县改属梧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岑溪县改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岑溪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溪县属梧州专区。1951 年,岑溪县增辖原藤县糯垌区,并改属容县专区。1953 年,岑溪县增辖原藤县三堡区。1958 年,岑溪县复属梧州专区。1971 年,岑溪县属梧州地区。1995 年撤销岑溪县,设立岑溪市(县级),由梧州地区代管。1997 年改由梧州市代管。
热门文章
夏石镇
凭祥市
凭祥镇
龙门乡
把荷乡
龙茗镇
夏石镇
凭祥市
凭祥镇
龙门乡
把荷乡
龙茗镇
夏石镇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