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松桃苗族自治县
拼音
Sōngtáo Miáozú Zìzhì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铜仁市
所在区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
名称含义
以事件及少数民语言(苗语)谐音得名的行政区域。
名称起源
清雍正八年(1730),正大营理苗同知迁至长冲(现老松桃)建厅,“长冲”苗语读“绍导”,厅署人员在与苗民通话中,把“绍导”误听成“松桃”,由此得名。
名称历史
在隋以前属边邻各郡县所辖,从唐代开始就有了建制。唐贞观六年(632),在今县境中部置平土洞,西部置乌罗洞,隶属思州。唐武后垂拱二年(686),以辰州麻阳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今松桃东部属之。唐天宝元年(742),改锦州为卢阳郡,松桃属之。唐乾元元年(758),卢阳复名为锦州,辖常丰、洛浦、渭阳、卢阳、招谕五县,常丰即为松桃,松桃始有县一级的建制,一直沿袭至宋代。宋开宝年间(968—976),改平土洞置平头司,改乌罗洞置乌罗司,隶属于沅州麻阳县。政和四年(1114),置龙泉葛泽长官司(今孟溪境内),宝祐元年(1253),置平茶承化军民府,松桃中西部的孟溪、平头、乌罗属之。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省岑巩县),隶属于湖广行省,乌罗、平头两司归其所辖;大德六年(1302),改平头司为平头著可通答等处长官司,乌罗司为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辖龙泉葛泽长官司),平茶承化军民府为溶江之子坪茶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秀山县龙凤境内)。明洪武五年(1372),改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为乌罗长官司;七年(1374),改平头著可通答等处长官司为平头著可长官司。两司改为思南宣慰司所辖。八年(1375),置麻兔洞,隶酉阳宣慰司所辖。永乐三年(1405),置答意、治古(今松桃东部)两长官司,也隶属于思南宣慰司。十一年(1413),革除思南宣慰司,以思南宣慰司地分置思南、铜仁、乌罗、镇远四府。乌罗府统辖乌罗、平头著可、答意、治古及思南宣慰司所辖的朗溪蛮夷(今印江县境内)五个长官司。同年从酉阳宣慰司拨麻兔洞来属。其间,乌罗府始归贵州布政司所辖。正统三年(1438)五月初七日,革除答意、治古两司,乌罗只存只存在三司一洞,不足以立府,因而废除乌罗府。以乌罗、平头著可二司和麻兔洞拨入铜仁府,朗溪司拨入思南府。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八月初六日,设铜仁理苗同知置正大营厅,以铜仁府副厅长官专理苗务。雍正九年(1731),迁正大营理苗同知至长冲(今老松桃),十年(1732),置松桃厅。十一年(1733),松桃厅由长冲移至蓼皋山下建城(今松桃县城内)。嘉庆二年(1797),升松桃厅为直隶军民厅,同时将铜仁府所辖的乌罗、平头两司拨归松桃,由贵州省直接所辖。1913年,改松桃直隶厅为松桃县,属黔东道。1914年,以正大营用到丞辖地置正大营分县,治所在正大营;以原镇远道四十八溪主簿辖地设四十八溪分县,治所在堡脚(今普觉镇),两分县均属松桃兼管。1927年,将四十八溪分县移置甘龙口,改称甘龙口分县,仍属松桃县。1936年,撤销正大营、甘龙口两个分县并入松桃。1934年6月,成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1950年3月1日,成立松桃县人民政府,属铜仁地区专员公署领导。1956年9月11日,设立松桃苗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地区。2011年,隶属铜仁市。
热门文章
良江镇
张港镇
安达镇
紫荆镇
三只羊乡
东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