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和田地区
拼音
Hotan Dìqū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在区县
和田地区
名称含义
和田,古称于阗。史籍还有屈丹、于遁、豁旦、兀丹、忽炭、斡端等不同称谓。地名源自古于阗语。《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古梵语,含义为“地乳”。
名称起源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和阗办事大臣,官方正式使用“和阗”一名。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和田。
名称历史
秦和汉前期,属西域“城郭诸国”的于阗国地。西汉神爵三年(前59),隶属西域都护府。东汉属西城长史府领治。西晋泰始元年(265),属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管辖。唐贞观十四年(640),属安西都护府管辖。贞观二十二年(648),置于阗镇,为“安西四镇”之一。上元二年(675),置毗沙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北宋属喀喇汗王朝,南宋属西辽。元至元中,置斡端宣慰司元帅府,后属别失八里。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于伊里齐设和阗办事大臣,辖伊里齐、喀喇哈什、玉陇哈什、塔克、齐尔拉、克勒底雅等六城。光绪九年(1883),置和阗直隶州,属喀什噶尔道。光绪八年(1882),建立于阗国。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洛浦县,县治洛浦库。1903年,将洛浦县移治固玛,改设皮山县。1911年,增辖赛图拉分县,隶莎车府。1912年,改隶喀什噶尔道。1913年1月,撤销和阗直隶州建置,改和阗直隶州为和阗县。与于阗县、洛浦县同属喀什噶尔观察使公署管辖,皮山县仍隶属莎车府管辖。1919年4月,从于阗县析出策勒县佐。同年5月,从和阗县析出墨玉县。1920年,置和阗道,叶城县、皮山县、墨玉县、和阗县、洛浦县、于阗县和策勒县佐划归和阗道管辖。1924年,改和阗道为和阗区行政长制。1928年,改和阗行政长制为和阗行政长公署。1943年7月,改为新疆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并将叶城县划归喀什专区。同年12月,准析于阗县第七区置民丰设治局。1944年4月,民丰设治局升格为民丰县。1949年12月,和阗解放。1950年,成立和阗专区专员公署。1954年,和阗专区由南疆行政公署领导。1956年4月,和阗专区由自治区直辖。1959年5月,和阗专区改为和田专区。1968年,和田专区改称和田地区。1983年9月,设和田市(县级),由和田地区领导,为地区行署驻地。和田地区辖1市7县,即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
热门文章
武胜县
珠湖乡
西山乡
濮上街道
潜江市
黄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