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紫阳镇

拼音

Zǐyá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江西省

所在城市

上饶市

所在区县

婺源县

名称含义

用于管辖下辖群众自治组织的最基层的乡级行政区划,驻地汤村村。以朱熹别号紫阳而名(1947年为纪念乡贤朱熹,以别号紫阳为名,改蚺城镇为紫阳镇,1984年由城关镇复称紫阳镇)。

名称起源

1984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全县开展政权分设,建立乡政权,由城关镇复称紫阳镇(当时驻地第一居民委员会内的东门街),驻地汤村村。

名称历史

唐咸通六年(865)始置弦高镇;唐朝天复元年(901)县治由清华迁此;1938年改称蚺城镇;1947年改名紫阳镇,为纪念婺源籍宋代理学家朱熹,以其别号紫阳为名;1952年改名婺源镇;1953年改名城关镇;1958年为城镇人民公社;1960年将西坑公社并入;1961年分为城镇、西坑2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城关镇;1984年复称紫阳镇;1999年根据赣民字[1999年]125号《关于对婺源县扩大紫阳镇行政区域的批复》精神,武口乡(包括武口茶场企业部分)成建制并入紫阳镇和梅林乡上梅洲村、潋溪乡东岭坞村成建制划入紫阳镇;2001年将原武口茶场非农人口划出设立武口居委会;原高砂乡湖坑林场撤销并入岭下村委会;2001年撤销向阳分场设立向阳村委会,撤销占门分场并入向阳村委会;12月将潋溪乡的西坑村委会划归入管理,善坑、杨溪两村委会划归梅林乡。2002年原梅林乡上坑村委会并入梅林村委会,长源村委会并入戴家村委会;齐村茶场改制划归高砂乡齐村村委会。根据赣民字[2003]253号文件批复,2003年9月-10将高砂乡成建制并入紫阳镇;根据赣民字[2003]273号文件批复,梅林乡成建制并入紫阳镇。2006年8月将城东并入蚺城,城西并入儒学前,城南调整为花园域、涵春,文公、天佑调整为文博、天佑、文公等居委会。2008年3月将高砂、湖林、岭下三村委会及向阳村委会的株树降、占门分场二个村小组划出由县工业园区代管。依据赣民字[2008]76号文件《关于同意婺源县设立蚺城街道办事处的批复》精神,7月将城关、香田、东岭坞、上梅洲4个村民委员会和儒学前等7个居民委员会划出设立蚺城街道。2009年县荷包红鲤研究所改制,将研究所职工划归高砂村委会管理;县供销社园艺场划归齐村村委会。2011年原县农科所划归高砂村委会,更名为兴农村;增设七里亭居委会。2017年增设金鸡亭居委会。2018年增设幸福里、茶苑2居委会。2020年增设弦高、紫阳、绣溪3居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