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开阳县

拼音

Kāiyá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贵阳市

所在区县

开阳县

名称含义

以《开阳县志稿》中嘉庆年间开阳书院之名及开州知州胡壁“开阳者,意欲开阳明之学也”之意,故名。

名称起源

明崇祯三年(1630),废水东土司以“洪湖十二码头”地设开州。1914年,改开县,因与四川开县同名又改为紫江县;1930年时,认为紫江仅为一细流,不足以代表一县,遂将县名改为“开阳”。

名称历史

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30年设开阳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顺元路,合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于今双流同知衙。水东宋氏有亲辖地陈湖十二马头,大都在今开阳县境。天顺中,贵州宣慰司治所从大羊场(今开阳杠寨)移至杨黄寨(今开阳县城)。崇祯四年(1631年),将陈湖十二马头改置为开州,治所杨黄寨,领乖西蛮夷长官司,隶贵阳军民府。辖地与今开阳县地略同。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贵阳军民府称贵阳府,开州仍隶之。开阳之名,《开阳县志》认为源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所建之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 民国三年(1914年),废州,因直隶有开州,四川有开县,以州境有紫江(洗泥河),更名为紫江县,属黔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隶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开阳县。二十四年(1935年),开阳改隶贵州省第一督察区。 1949年,成立开阳县人民政府,隶贵阳专区。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郊区县,1963年,改属遵义专区;1965年,复归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