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双山街道
拼音
Shuāngshān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青岛市
所在区县
市北区
名称含义
因街道驻地原双山村而得名双山街道。有关双山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明代为防止海寇侵扰,在今青岛市区设置海防重镇浮山所,下辖18座墩堡,每座墩堡驻有兵勇士数名,日夜防守,遇警时白天放烟,晚间举火为号,双山墩堡为其中之一。《崂山县地名志》记载,双山海拔为134.3米,面积约为0.57平方千米,山上植有黑松、刺槐,覆盖率约为80%,是扼守小白干路与台柳路的制高点,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境域四面皆有山岭。根据方位,分别称"南山""西山""小东山"和"北山"。北山南麓有一村落,称"范家口",又名"唐家口",当地人习惯称"口子"。据传1934年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在为口子小学建成开学剪彩之际,看到北山有两座大小高低相同的头,便建议将村名与校名改为"双山"。自此,双山、双山村、双山小学之名使用至今。
名称起源
1994年,街道成立时,以街道驻地原村庄名称命名。
名称历史
辖内双山村、保儿村、大山村明清属即墨县仁化乡。德国占领胶澳后,属胶澳租借地外界李村区。日本占领胶澳后,由李村军政署管辖。中国政府收回胶澳主权后,1928年属胶澳商埠李村区。1929年后属青岛特别市(次年改称青岛市)李村区。1932年属青岛市第七自治区。1935年属青岛市李村区。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先后属"青岛特别市"之"李村警察分局""崂山行政办事处"管辖。1945年抗战结束后,复属民国政府抗战前建置。1949年6月后,属青岛市人民政府李村区。1951年双山乡成立,属浮山区。1954年属崂山郊区李村区。在经历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1958年各村成立生产大队,属崂山郊区红旗人民公社(次年改称"李村人民公社")。1961年属崂山县河西人民公社。1984年生产大队、人民公社撤销,恢复乡镇村建制,各村分别成立村民委员会。1994年双山街道成立,划属四方区。随着城郊城市化建设,村庄土地被征用,农业生产消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2012年划属市北区。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北关街道
温泉乡
两路街道
临河镇
瀛洲镇
滩面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