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

名称

涿鹿县

拼音

Zhuōlù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北省

所在城市

张家口市

所在区县

涿鹿县

名称含义

东汉的服虔说:“涿鹿,山名。”唐代的张守节也说:“涿鹿,山名,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涿鹿山,《山海经》记之为“轩辕之山”。“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因山上有“竹”有“鹿”,便称“竹鹿”。后,竹子绝迹,便以“竹鹿”之音,记为涿鹿。《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

名称起源

汉高祖元年(前206),设涿鹿县。因涿鹿山而得名。

名称历史

战国时期属燕国上谷郡。秦代为沮阳县地,属上谷郡。汉代置涿鹿(治今县东南古城)、下落(治今县城关西)二县,属上谷郡。西晋改下落为下洛,为广宁郡治。《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一年(415),“魏主嗣行如濡源,遂至上谷涿鹿、广宁”,即此。北魏改下洛为广宁(为燕州及广宁郡治)县。北齐省广宁、涿鹿二县,改置怀戎县,属北燕州。隋代改属涿郡。唐光启中改置永兴县,为新州治。金代改永兴县为德兴县,属德兴府。蒙古复改永兴县,属保安州。明代属保安州地。清代为保安州,属宣化府。1913年,保安州改名保安县,属直隶省口北道。1916年,为避免与陕西省保安县重名,复名涿鹿县。1920年,属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属直隶省。1930年,复属察哈尔省。1937年7月,隶属国民党“察南自治政府”。1939年9月,属国民党“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成立怀涿县(怀来、涿鹿)和蔚涿宣联合县(蔚县、涿鹿、宣化),属北岳区第六专区。1948年,撤联合县,涿鹿县仍归原属。1949年1月,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1952年,划归河北省,属张家口专区。1958年,并入怀来县,1961年,复置涿鹿县,属张家口专区。1967年,属张家口地区。1993年,属张家口市。

涿鹿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