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

名称

青山区

拼音

Qīngshān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武汉市

所在区县

青山区

名称含义

以辖区内的青山古镇命名。因驻区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大型钢铁生产基地,而别称“十里钢城”。“青山”指青山古镇。

名称起源

清同治八年(1869),青山被列为江夏六镇之一。1951年,武汉市扩展市界;12月4日,湖北省大冶专署武昌县第九区全部划入武汉市,并正式建立武汉市青山区。

名称历史

清同治八年(1869),青山被列为江夏六镇之一,境域为北乡。1927年,废道,武昌县直属湖北省,设16区,青山为武昌县第八区。1934年,武昌县隶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设10区,为武昌县第六区。1937年,武昌县设5区,为武昌县第五区。1939年,国民政府设敌后武昌县政府,隶鄂南行政专署,为敌后武昌县政府辖地。1942年,中共在武昌县北设立武鄂政务委员会抗日民主政府,为武鄂政务委员会抗日民主政府辖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昌县隶湖北省第一行政专署,属武昌县。1949年5月,武昌县解放;6月,武昌县政府正式成立,辖7个区。1950年2月,武昌县第二区改称第九区,由于所辖沙窑保(亦称沙口)地处长江北岸不便管理,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划入黄陂县;4月,废除旧政权实行的保甲制度,建立34个行政村级政权组织。7月,重建乡(镇)级政权组织,将34个行政村改组为24个乡人民政府、1个镇人民政府。1951年6月,在中南局民政部主持下,湖北省、武汉市会同武昌县将武汉市扩大市区范围界定;7月,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报经中央政务院批准:同意武汉市扩展市界。12月4日,湖北省大冶专署武昌县第九区全部划入武汉市,并正式建立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隶属武汉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1955年2月,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驻青山镇。辖24个乡、1个镇。1955年4月,武汉市调整郊区区划,组建4个郊区。1955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位于青山区的中东部破土动工。1957年6月,武汉市将青山区所辖天兴、建设、黎明、红旗、联合、和平、白浒、游家庙、驼子店等9个乡全部划归洪山区管辖。1963年4月,武汉市将武昌区的白浒公社、沿江渔业公社和洪山区的联合公社划入青山区。将洪山区和平公社的白鹤嘴、长山嘴、白杨桥等3个生产队划入青山区联合公社,将其陈家嘴、八大家、油坊岭、落王庙、大洲等5个生产队划入青山区环城公社。1964年8月,武汉市调整农业管理体制,将青山区所辖的9个农村人民公社全部划归洪山区。2009年5月,武汉市调整武昌、青山、洪山三区插花地带,将洪山区建设乡与和平街的13个村和2个社区的全部区域,及4个行政村的部分区域划归青山区管理,将青山区厂前街的自建社区全部划归洪山区管理。2017年,根据《关于设立中共武汉市委武汉长江新城工作委员会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及调整武汉化工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的通知》(武文[2017]41号)文件精神,青山区托管武汉化工区(辖八吉府街道1个街道)。2021年,11月2日,青山区开展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报经市政府同意,一是将厂前街道与工人村街道合并,并将武钢主厂区划入工人村街道,青惠居社区全部及青康居部分区域划入青山镇社区。二是撤销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成立钢都花园街道,同时将红卫路街道才惠社区整体区域及才聚社区部分区域划入新成立的钢都花园街道125社区;将钢花村街道121社区的部分区域划入新成立的钢都花园街道123社区。三是将冶金街道楠姆社区部分区域划入红钢城街道三街社区;将红卫路街道康苑社区部分区域划入新沟桥街道蒋家墩社区;将武钢北湖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划入白玉山街道。区划调整后青山区共辖10个街道,托管1个街道。沿用至今。

青山区

青山区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