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碛镇

名称

洛碛镇

拼音

Luòqì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重庆市

所在区县

渝北区

名称含义

清初,长江下游五省移民重庆,多来此居住,视为乐土,同时枳城(原涪陵郡志)濒于长江之滨,上下有两个沙石积成的大坝,称碛宝坝,故名乐碛。因地处水边,后演变为洛碛。

名称起源

因其境内“洛碛场”得名,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洛碛重置镇,沿用至今。

名称历史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洛碛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实行闾邻制,洛碛镇属江北县第一区辖5个闾,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闾邻制为保甲制,属甲等镇,辖16个保159个甲。1949年12月,洛碛解放,洛碛镇属第三区。1953年,洛碛镇杜家村划归长寿县沙溪乡管辖。1955年,洛碛镇为县直属镇。1961年12月31日,行政区划调整,洛碛重置镇,由洛碛区公所管辖。1981年1月,洛碛区各公社所属一部分大队进行了更名,洛碛公社更名的8个大队是:平桥更名黔滩,花园更名快活岭,建设更名井口,新湾更名迎祥,中心更名洛碛,高堰更名宝华,和平更名竹沟,新桥更名东阳。1983~1985年,县进行体制改革,陆续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洛碛区下辖的公社随之改变。1987年2月13日,经市政府批准,撤销洛碛乡建制并将原来的洛碛乡15个村105个社,以镇代乡整体并入洛碛镇。1994年1月,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根据省政府关于区、乡(镇)建制的批示和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撤销原洛碛区公所,同时撤销原沙地乡人民政府、原太洪乡人民政府、洛碛镇人民政府。保留洛碛镇建制,重新设立江北县洛碛镇人民政府。2007年12月5日,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张关镇大天池、老君山、水溶洞村张关社区划归洛碛镇管辖。

洛碛镇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