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区

名称

梁子湖区

拼音

Liángzǐhú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鄂州市

所在区县

梁子湖区

名称含义

因境内湖泊梁子湖而得名。梁子湖原名鄂渚,据《武昌县志》记载:“鄂渚即樊湖。乘鄂渚而返顾。昔鄂君乘青翰之舟,刘向<说苑>案:鄂渚在江夏距黄鹤楼上三百步。《舆地记》云:云梦之南,是为鄂渚。”至唐代,鄂渚又名樊湖,至宋代1038年,县令薛季宣《武昌士俗编》第一次出现“梁子湖”之说,樊湖更名为梁子湖。

名称起源

1987年8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鄂州市设立市辖区的批复》国函〔1987〕139号,设立梁子湖区(市辖区)。

名称历史

自西周时起至今,境域一直属鄂城县(今鄂州)管辖。1946年6月,内湖设四区:梁子、金牛、高桥、毛家铺,境域属梁子区。1951年7月,鄂城县实行小区制,全县分为15小区,境域分属第九区(长岭),第十区(太和),第十一区(涂镇)。1955年,撤长岭区,将大屋、长岭、牛山、茅圻、下柯、李铁6个乡划归第十区太和管辖。1957年11月,鄂城县划为14区,境域分属长岭指导组。1959年4月,增设梁子湖人民公社。1961年,鄂城县恢复行政区建置,设太和、梁子、东沟3个区公所,10个人民公社。1983年8月,撤社建乡。梁子湖区(派出区)管理沼山、公友2乡和太和、涂家垴、梁子3镇。1987年8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鄂州市设立市辖区的批复》国函〔1987〕139号,设立梁子湖区(市辖区),管辖沼山、公友2乡和太和、涂家垴、梁子、东沟4镇,领导79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太和镇。2004年12月,撤销公友乡,并入涂家垴镇。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