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朝阳市
拼音
Cháoyáng Shì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辽宁省
所在区县
朝阳市
名称含义
朝阳之名由来含义有二说:一说因城东凤凰山九座主峰形如凤凰展翅,取《诗经·大雅》“凤凰鸣兮,于彼高岗;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而得名。一说源于为纪念乾隆皇帝在巡幸盛京时途径此地而修的牌坊上所刻匾额“凤鸣朝阳”之说得名。
名称起源
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设立朝阳市。因市人民政府驻朝阳而得名。
名称历史
商为孤竹国北境。春秋属山戎、东胡的活动区域,为燕国北境。战国仍为燕国地,境内置酉城都、阳安都、白庚都、狗泽都。秦属辽西郡。西汉东部属辽西郡,西部属右北平郡。设柳城县、狐苏县、白狼县。东汉时期,西部为鲜卑活动区域,东部属辽西郡。东汉末年,属公孙度平州。三国西部属乌桓,东部属昌黎郡。西晋西部属鲜卑的宇文部,东部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北燕(三燕)曾建都龙城(朝阳)。北魏置和龙镇,后改营州,东魏、北齐相沿,领昌黎郡、建德郡等郡。隋置柳城郡。唐置营州都督府及东夷都护府。辽属中京大定府,境内置霸州、建州、惠州、榆州、利州、潭州、安德州、黔州和川州。兴宗重熙十年(1041),升霸州为兴中府。金西部属北京路大定府,东部属兴中府。元属大宁路。境内置兴中州、利州、川州、建州,以及龙山县、和众县、富庶县、惠和县、金源县。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永乐元年(1392-1403)属大宁都司营州卫地,境内置营州前、后、左、右、中五屯卫及夜不收,后均入泰宁卫。清乾隆三年(1738),在西部设塔子沟厅。乾隆三十九年(1774),又在东部设置三座塔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撤销二厅,分别改为建昌县和朝阳县,均属承德府管辖。光绪三十年(1904),升朝阳县为朝阳府。1931年,属热河省管辖。1934年,分属热河、锦州省管辖。1940年,建昌县与喀左合并,置喀喇沁左翼公署,归热河省管辖;朝阳县改为吐默特右旗,建平县并为喀喇沁右旗,北票县划为吐默特中旗,属锦州省管辖。1945年9月,境内相继解放,归热河省管辖。1956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设立朝阳市。原锦州专区所属朝阳、建平(驻建平镇)、北票、建昌、凌源等5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大城子镇)划归朝阳市。1959年,建平县驻地由建平镇迁叶柏寿镇。1964年,撤销朝阳市,并入朝阳县;设立朝阳专区,专署驻朝阳县;原朝阳市所属朝阳、建平(驻叶柏寿镇)、北票、凌源、建昌5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大城子镇)划归朝阳专区。辖5县、1自治县。1970年,朝阳专区改称朝阳地区。197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复设县级朝阳市(1980年6月正式成立),朝阳市属朝阳地区。地区驻朝阳市,辖1市、5县、1自治县。1984年6月30日,朝阳市升为地级省辖市,设立双塔、龙城两个区,撤销朝阳地区,将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凌源5县和喀喇沁蒙古族自治县划归朝阳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撤销北票县设立北票市(县级)。1989年6月12日,朝阳市的建昌县划归锦西市管辖。1991年12月21日,撤销凌源县,设立凌源市。
热门文章
施河镇
秋滨街道
洛浦街道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城郊乡
温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