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汉川市
拼音
Hànchuān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孝感市
所在区县
汉川市
名称含义
因汉水流经本市,并处广野平川之地得名。汉川一名的出现,据《左传·斗辛劝第从君》载:“鲁定公四年(前506),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距今已2500年了。宋建隆元年(960),属荆湖北路,以竟陵义水流入县西,更名为义川县。
名称起源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以汉水横贯县境,改义川县名为汉川县。1997年,改为汉川市。
名称历史
汉川周属郧国,东周至战国郧被楚所灭,汉川属楚地。秦属南郡安陆县辖。汉代割南郡东部置江夏郡,汉川属江夏郡安陆、沙羡两县辖地。两晋袭之。三国时先属魏,后属吴。南北朝梁属郢州梁安郡,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始置县于甑山,名甑山县(辖今县境东南境),西魏属魏安郡、汊川郡,北周属沔州甑山郡(今马鞍乡)。隋属复州,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入汉阳县。唐武德四年(621),汉川复县,置县治于汊山。唐贞观元年(625),改名汊川。天宝元年(742),改属汉阳郡。乾元元年(758),复属沔州。宝历二年(826),改属鄂州。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改属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刘家隔镇)。宋建隆元年(960),属荆湖北路,更名为义川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名汉川县。熙宁四年(1071),废县为镇,属鄂州汉阳县。元祐元年(1086),县恢复,仍隶汉阳。绍兴五年(1135),县又废;七年(1137),复置。元代,各地改设行中书省,汉川属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移县治于长城(今城关镇)。明代改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汉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洪武九年(1376),汉阳府降为州,汉川隶属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复隶汉阳府。清康熙三年(1664),湖北、湖南分治,汉川隶属湖北布政使司汉阳府。1914年,废府设道,汉川属江汉道。1949年5月,汉川全境解放后,属鄂中专区;同年8月,改属沔阳专区。1951年7月,沔阳专区撤销,隶属孝感专区。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汉川县划归武汉市领导。1961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孝感专区,汉川县属孝感专区。1970年,专区改名地区后,隶属孝感地区至今。1949年5月,天汉县全境解放,同年7月,天门、汉川分治,汉川县建制恢复。1950年初,撤销乡的建制;同年10月,城关区改为城关镇,部分地区开始恢复乡的建制。1956年1月,区名改按所辖区域地名命名。1956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1957年9月,恢复区级建制。1958年9月,撤区建乡,同时建立8个人民公社,实行乡(镇)社合一体制。1959年11月,孝感专区撤销,改属武汉市。1961年5月,孝感专区恢复,还属孝感专区。1961年4月,恢复区、镇建制,撤销区级公社,以管理区为基础建立小公社。1978年12月,镇社分开,公社适当合并,下设管理区;县辖3镇恢复,3场不变。1984年1月,政社分开,撤销公社,恢复区乡建制。1987年9月,撤区建乡,全县划分为9乡、15镇。1989年5月,设71个联村办事处和4个街道。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和孝感市(县级),设立孝感市(地级),汉川县隶属孝感市辖。1997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县级)。名称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横溪镇
南沙街道
百寨街道
陶家屯镇
东山区
孟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