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

名称

钟祥市

拼音

Zhōngxiáng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荆门市

所在区县

钟祥市

名称含义

因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出生于此,登基后赐名钟祥,取钟聚祥瑞之意,故而命名。

名称起源

明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为承天府,附郭县名为钟祥。1992年5月20日,《关于湖北省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的批复》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县级)。

名称历史

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称郊郢。《左传·桓公十一年》(前593),有“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之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钟祥属南郡。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建立西汉,因秦制,以故楚郊郢为郢县。钟祥设县自此始。初始元年(8),王莽篡汉,改郢县为郢亭。建武元年(25),刘秀建立东汉,省郢县分别并入江夏郡的竟陵县、云杜县和南郡的鄀县、编县。三国时,郊郢名石城,属吴国荆州域,吴在石城置牙门戍,以抗御魏国。晋元康九年(299),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钟祥为郡治自此始。竟陵郡领竟陵、云杜、南新市、宵城、新阳五县。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分竟陵县、云杜县地置苌寿县,属竟陵郡。钟祥自东汉省郢县,至此复立县,县治石城。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改苌寿县为长寿县,仍治石城,属竟陵郡。自刘宋元嘉年间到隋炀帝初年,在今钟祥市的北部、西北部先后侨置过冯翊、齐兴、敖川等郡和莲勺、高陆、上蔡、汾川等县,隋大业末上述侨置县均并入长寿县。隋开皇元年(581),北周大丞相杨坚废静帝(宇文阐)建立隋朝,县名仍为长寿,治石城,属竟陵郡。唐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县名仍为长寿;四年(621),置郢州,郢州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县为州治自此始。贞观元年(627),废郢州,长寿县属鄀州。天宝元年(742),改郢州为富水郡,富水郡领长寿、京山二县。乾元元年(758),废富水郡复置郢州,仍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五代十国时,县名仍为长寿,属郢州。宋建隆元年(960),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县名仍为长寿,属荆西南路郢州,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元至元十五(1278),改郢州为安陆府,县名仍为长寿,安陆府治长寿,领长寿、京山二县。县为府治自此始。明洪武九年(1376),改安陆府为安陆州,省长寿县入安陆州,安陆州属湖广布政使司下荆南道,领京山县。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为承天府,附郭县县名为钟祥。承天府治钟祥。清顺治三年(1646),改承天府为安陆府。民国时期县名仍为钟祥,治所钟祥县城。先后属湖北巡按使襄阳道和第六、第三、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78年9月,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1978年10月至1992年5月,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5月20日,《关于湖北省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的批复》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县级),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的批复》(国函〔1994〕99号),由湖北省荆沙市代管。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调整荆州市与荆门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改由荆门市代管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