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

名称

巴中市

拼音

Bāzhōng Shì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区县

巴中市

名称含义

巴中之名,一说以介于巴东、巴西之间,故名。据《巴中县志校注》载,巴中原名巴州,是取自古巴国之名,沿用至清末。1913年,设置行政区域时以地域命名,因介于巴东、巴西之间而故名巴中。又说,以境内巴江,故名。

名称起源

北魏延昌三年(514),置巴州,盖取古巴国为名。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设立县级巴中市。2000年,设为地级巴中市。巴中之名,一说因所处位置得名,一说以巴江得名。

名称历史

东汉永元三年(91),置汉昌县,治今巴州镇,属益州巴郡。建安六年(201),改属益州巴西郡。建安十八年(213),置巴西郡于汉昌县,二十三年,巴西郡还治阆中,汉昌县属宕渠郡。西晋泰始三年(267),属梁州。建武元年(304),改汉昌为汉兴。东晋安帝年间,复名汉昌,仍属梁州巴西郡。南朝宋末,汉昌县侨置于今苍溪、江油县。萧齐时,复置汉昌县。北魏正始二年(505),于汉昌地置大谷郡,治今巴州镇。北魏延昌三年(514),于大谷郡北置巴州。南朝梁天监四年(505)至十六年(517),亦置巴州于今巴州老城,与北魏对峙。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统一了两个巴州,设8郡,领10县1镇。北周大象二年(580),巴州属利州总管府。隋大业三年(607),改巴州郡为清化郡,属梁州,领县14。唐武德二年(619),改郡为州,巴州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山南西道。北宋至南宋,巴州属利州路。元代,巴州属四川省广元路。明初,巴州仍置,明洪武九年(1376),改巴州为巴县,属保宁府。正德九年(1514),复为巴州。清乾隆元年(1736),四川省设5道,巴州属川北道保宁府,不辖县,设江口分州于今平昌县江口镇。1912年,巴州属四川军政府保宁府。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并设江口分县署,属川北道。1914年,改属嘉陵道。川陕苏区时期,巴中境内设川北道苏维埃、巴中特别市、巴中县、江口县、长胜县、恩阳县苏维埃。1935年,巴中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46年9月,以巴中县第三区治江口镇为局址成立平昌设治局,分治原巴中县及达县、通江部分地域。1950年1月,巴中县属西南区川北行政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达县专区。1993年7月,成立巴中地区,巴中县改置为县级巴中市,隶属巴中地区。2000年6月,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县级巴中市改为巴中市巴州区。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