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金家铺镇
拼音
Jīnjiāpù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黄冈市
所在区县
英山县
名称含义
“金家”指的是金姓居民,“铺”指开设的店铺,金家铺在这里指的是金家铺集镇。“镇”指的是行政级别。
名称起源
以集镇命名。靖康之难,金人南侵,大别山东、北、西麓三面与江淮平原接壤,完全暴露在金人和蒙古人铁蹄之下。地处大别山西南麓的今英山之地,东、北、西北三面有大别山阻挡,加上西南有浠水的护卫,金人和蒙古人的铁骑一时间难以跨越,在淮南、江北之间一片难得的安全地带。 随着大宋朝廷南迁,京城皇族、达官贵人、富豪巨贾、北方平民……开始了渐进式自北向南迁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英山成为他们南迁途中的第一港湾。大量没有资格随朝廷迁往建康(南京)、杭州(后改为临安)的文臣武将、商贾工匠、平民百姓……翻越大别山之后,纷纷定居英山。英山进入有史以来的繁荣时期,这期间,英山人口剧烈增长。 由于当时英山尚未建县,加上英山所属的罗田县大部被金人占领,不久又落入蒙古人之手。这期间罗田县县衙处于流亡状态——从石桥铺的四口塘迁到黄鹰山——今天的英山县城,所以人口状况失于记载。但是当时的人口活动痕迹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开田改地的运动中,大量显露,一大批宋代形制的墓葬(虢)纷纷出土,这些墓葬中有宋代青花瓷、宋代将军佩剑、夜明珠、宋制金银首饰。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毕昇墓碑也是这个时期从其墓地移走,被当作一块石头,作了农田改造之用。专家对毕昇墓碑的考证,可以证明毕昇家族正是这一时期迁入英山,且毕昇是这个家族的迁英始祖。 这期间迁入英山的人口,按照先来后到的自然法则,首先沿东西二河干流河畔,或购买或强占土地依山傍水建造房舍、开垦农田定居。东河从红花嘴到今英山县城,沿途形成红花嘴、草盘地、金家铺、雷家店、杨柳湾、芭茅街、夹铺、柳林河、白坊岭、梅家岩、蔡家铺等集镇,甚至几条稍大一点大的支流如土门河、三门河两岸也相继被开发。西河从上新店起,沿途有栗树咀、张家嘴、石头咀、金家铺、新屋咀、贺家桥等集镇相继形成。 相传金家铺所在地,之前已有龚姓人氏在此开店经商,独家经营,当地称为龚家铺。在这次北人南迁过程中,金氏家族迁入龚家铺。 起初金氏在距龚氏500米左右的上街头建造房屋居住。随着南迁人口流量的剧增,金氏自然不会错过与日俱增的商机,也不失时机地开始经商。随着金氏人口的增加,房屋一再扩建,英山金氏家族的地盘渐渐形成街道,金家店铺最终与龚家铺连接起来。明洪武年间,大明江山大局已定,朱元璋开始裁减军队,一方面实施屯田制度,一方面让有家可归的军人解甲归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金氏家族在英山已经繁衍了八代左右。这时候金氏六世飞骑尉金瑞就在朱元璋的裁军行动中带领与他一起从军的一批金氏族人,回到已成为繁华集镇的龚家铺。 金氏家族属匈奴后裔,自西汉以来,至宋元明三朝,武将出身的人大有人在,加之长期东征西战,见多识广,敢于创业,善于扩展,此时,金姓在集镇已有“会集义”、“金瑞康”等多家店铺。金瑞退伍,带回又一批军人,金氏家族势力陡增,在金氏与龚氏共同拥有的集镇,金家取代龚家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随之而来的是金龚两姓纷争械斗,以致势不两立。 随着金姓势力强盛,金傅余叶四大姓氏统领西河格局逐步形成,金姓一跃成为英山西河首姓。龚家铺这个地名,在金氏家族的干预下,已出现被金家铺取代的趋势。龚氏家族对此极为不满,但又无回天之力,故将此案诉诸县衙。县官面对金姓强手如林,朝中有人的现实,便判“龚家铺”为“金龚铺”。随着龚氏家族的衰落,龚氏渐渐淡出民众视线,加上“龚”字读音与英山方言中“家”字的读音非常容易混淆,渐渐地“金龚铺”就被叫成了“金家铺”。
名称历史
春秋属楚地,南宋度宗赵祺咸淳六年属六安州英山县,民国元年属安徽省英山县,始建金坛乡。1949年5月成立金家铺区委。1950年后属第二区。1956年后更名为金铺区。1959年后更名为金铺公社。1961年恢复为金铺区。1975年12月更名为金家铺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为金铺区,1987年9月撤区设立金家铺镇人民政府,属英山县至今。
热门文章
叙州区
禹会区
彭杜村乡
小南辛堡镇
新平安镇
楚雄彝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