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区

名称

二七区

拼音

Èrqī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南省

所在城市

郑州市

所在区县

二七区

名称含义

“二七”,即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全线工人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斗争。共有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高斌等51人被杀害,800余人负伤。进而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史称“二七”大罢工。1955年设区,为纪念此历史事件而得名。

名称起源

为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而命名。1955年,郑州市第二区改为二七区。

名称历史

上古时为有熊氏部落。夏属豫州。商属“亳”。西周属管国。春秋属郑国。战国属韩国。秦分属管县、密县。西汉属河南郡。魏晋属中牟县。南北朝先后属北魏的东恒农郡、东魏的广武郡、后周的荥州(后改为郑州)。隋唐分属管州、郑州、荥阳郡的管城县。宋属西辅郡。金贞祐三年(1215)改管城县为故市县,今辖区大部属故市县,南部侯寨乡分属新郑县、密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为管城县,今辖区属之。明清分属郑州、荥阳。清光绪年间创修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全国各地民工商户云集郑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修成。1910年属永康区(今黄岗寺)。1913年分属郑县城厢区、永康区、人和区、仁亲区。1934年分属第一区、第二区。1941年分属长春镇、德化镇、豫丰镇、齐礼阎乡。1948年为郑州市第二区。1955年将二区改为二七区。1958年将二七区改为七一人民公社。1959年变七一人民公社为二七区人民公社。1961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二七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成立二七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为二七区。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