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灵石县

拼音

Língshí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西省

所在城市

晋中市

所在区县

灵石县

名称含义

隋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

名称起源

隋开皇十年(590),析平昌西南地置灵石县。以获灵瑞之石而得名。

名称历史

战国初年设县,名平周,先属赵国,后属魏国。秦庄襄王三年(前247)改平周县为界休县,属太原郡。汉元朔四年(前125)改属西河郡。三国时期改属魏国并州西河郡。晋改西河郡为西河国,改界休县为介休县,属并州西河国。北魏属汾州西河郡。北周大成元年(579)改介休县为平昌县,属介休郡。隋开皇十年(590),文帝北巡至此,获一陨石,以为祥瑞,遂割平昌西南地置灵石县,属西河郡。义宁元年(617)改属霍山郡。唐武德二年(619)改霍山郡为吕州,属河东道吕州。唐贞观十七年(643)改属河东道汾州。五代时期仍属汾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改属霍州。元代先属霍州,其间设小灵石县属汾州,后仍属霍州。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属汾州府。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属平阳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升霍州为直隶州,改属霍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撤道直属山西省。1938年,因抗战需要,以汾河为界分设灵(石)东、灵(石)西县,灵(石)东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分区,灵(石)西县属晋绥边区。1948年,灵(石)东、灵(石)西县合并为灵石县,属太岳一专区。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灵石、介休、孝义三县并为介休县,属晋中专区。1961年5月,恢复原建制,仍属晋中专区。1968年9月,属晋中地区。1999年9月,晋中地区改为晋中市,属晋中市。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