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惜福镇街道

拼音

Xīfúzhèn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青岛市

所在区县

城阳区

名称含义

惜福镇古称“歇佛寺”。古时即墨县内有若干佛寺,所造石佛大多在崂山打造,载佛马车外运时大都在此寺庙歇息,故称“歇佛寺”。1934年沈鸿烈考察崂山时,将“歇佛寺村”改为“惜福镇村”。一方面取歇佛寺谐音,另一方面取“惜福”二字的吉祥寓意。

名称起源

2001年设立街道时,根据街道驻地的村庄名称命名。

名称历史

辖域人文历史悠久。傅家埠村东北发现半阡子龙山文化遗址。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字康成)在铁骑山东麓建康成书院,研经授徒。东汉末年在傅家埠村南建有童真祠(后称童真宫),祀不其县令童恢。小庄王氏八世祖王邦直,系汉朝名臣谏议大夫王吉的后裔,明代音律学家,著有《律吕正声》,被收入《四库全书》。“王邦直与《律吕正声》”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惜福镇村人张铪是清乾隆年间举人,为官清廉,颇有诗名。清代傅家埠人傅士古创造的“傅士古短拳”被列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人文景观有康成书院、百福庵、童真宫、崇佛寺、玉蕊楼、三官庙、老母庙、林花庵、黄贞明墓等;自然景观有毛公山景区、七涧谷景区及大标山、二标山、三标山、邋遢石等景点。惜福镇古称“歇佛寺”。古时即墨县内有若干佛寺,所造石佛大多在崂山打造,载佛马车外运时大都在此寺庙歇息,故称“歇佛寺”。1934年沈鸿烈考察崂山时,将“歇佛寺村”改为“惜福镇村”。一方面取歇佛寺谐音,另一方面取“惜福”二字的吉祥寓意。至此,“惜福镇”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辖域夏、商、西周时为莱夷地。春秋时属介、夷、莱诸国。战国时由齐国即墨邑管辖。秦汉时属不其县。隋时属即墨县。自此至20世纪,辖域大部分地区均由即墨县管辖。明清时属即墨县仁化乡铁骑社、训虎社。民国初年属即墨县仁化区。1929年改属即墨县第四区。1935年聚仙河(今惜福镇北河)以南的村庄划属青岛市夏庄区。日本占领青岛时期,先后由“青岛特别市”之“夏庄区”“即墨区”管辖。抗战结束后,复属青岛市夏庄区管辖。1949年5月由中共南海专区崂山办事处和即东县管辖。同年8月,夏庄、崂东、崂西3个区改划为8个区,惜福镇为第三区,区公所驻惜福镇。1951年崂山办事处划属青岛市,第三区改称崂山办事处惜福镇区,铁骑后村由即东县划入。“惜福镇”作为行政区划地名正式使用。1953年崂山办事处改为青岛市崂山郊区,属之。1958年惜福镇、傅家埠、金院、书院4个乡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1月人民公社以驻地冠名,改称惜福镇人民公社。1961年崂山郊区改称崂山县,属之。1966年至1973年,改称红星人民公社。1974年复前名。1984年撤社设镇,改称崂山县惜福镇。1988年撤县设区,改称崂山区惜福镇。1994年区划调整,设立城阳区,属之。2001年撤镇设街道,改现称。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