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拼音
Ili Kazak Zìzhìzhōu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在区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名称含义
境内古称伊列、伊丽、伊里、亦力、益离、帝帝河等,最早见于《前汉书》,《西域同文志》规范为“伊犁郭勒(河),准噶尔(西蒙古)语,光明显达之谓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碧波粼粼,美不胜收,是中国古籍中的西域地名。
名称起源
因伊犁河而得名。
名称历史
古为塞人地。继匈奴、大月氏之后,乌孙于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40),在此重建王国。汉神爵三年(前59),隶属西域都护府纳入中国版图。其后至宋,相继为悦般、柔然、突厥、西辽属地。成吉思汗西征后成为其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封地。明至清初,成为准噶尔部会盟之地。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平定准噶尔之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下设伊犁、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阿勒泰由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光绪十四年(1888),设伊塔道,治宁远城(今伊宁市),下辖伊犁府和塔城、精河直隶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阿尔泰地区专设办事大臣,与科布多参赞大臣分治。1915年,伊塔道分置为伊犁道、塔城道。1919年,增设阿山道,划归新疆省。1929年,改设伊犁、塔城、阿山3个行政区,置行政长公署。1943年,伊犁行政区改为伊犁专区,辖11县和新源设置局。1950年7月后,中共伊犁区委及所属伊犁、塔城、阿勒泰(阿山)地委相继成立。1954年11月27日,成立管辖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55年11月,伊犁专区撒销,所属市县由自治州直辖,州政府驻伊宁市。1975年8月29日,恢复伊犁地区,自治州政府迁驻奎屯市。伊犁地区机关驻伊宁市。1979年9月2日,撤伊犁地区,州政府机关又迁回伊宁市。1984年9月14日,恢复伊犁地区,地区机关驻伊宁市。2001年6月,撤销伊犁地区,所属市县仍归自治州直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现直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1个直属县市。
热门文章
泉水街道
七星街道
梅园街道
发放镇
燕门乡
筋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