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播州区

拼音

Bōzhōu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遵义市

所在区县

播州区

名称含义

播州之名始于唐贞观十三年(639),时更朗州为播州,具体含义已无从考证。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播州改土归流,置遵义府、遵义县,播州之名废。2016年,遵义县撤县设区时,市、县同名,为延续播州之名,遂以此为区名。

名称起源

原名遵义县,2016年,撤县设区时更名播州区,因古州名而得名。

名称历史

春秋战国时属鄨国地。秦置鄨县,属巴郡。汉先后属犍为郡、牂牁郡。隋属牂州。唐贞观九年(635),置恭水县,为郎州治。十三年(639),更郎州为播州乃为治所。十四年,更名罗蒙县。十六年,改为遵义县,取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代以后,期间多有置废分合。元、明先后属播州安抚司、播州宣慰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播州改土归流,复置遵义县,属遵义府,府、县同廓。1913年,废府存县,属黔中道。1949年,将遵义县城区及近郊析置遵义市,属遵义专区。1951年,市、县合并。1952年,市、县分开。1958年,撤县并入遵义市。1961年8月,恢复遵义县建置。1970年,属遵义专区。1997年,将遵义县新蒲、深溪、金鼎3镇划入红花岗区,属遵义市。2003年12月,将高坪、团泽、泗渡、板桥4镇划入遵义市汇川区。2016年3月,撤销遵义县,设立播州区,区人民政府驻南白镇。以沿用近千年的播州命名。将原遵义县的山盆、芝麻、沙湾、毛石、松林5镇划入汇川区,新舟、虾子、三渡、永乐、喇叭5镇划入红花岗区。2016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同年撤销南白镇、龙坑镇,设立南白、播南、影山湖、桂花桥、龙坑5街道,区政府驻地变更为南白街道。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