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文城镇

拼音

Wénché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海南省

所在区县

文昌市

名称含义

含祈盼文运昌盛之意。

名称起源

系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紫贝县的县治所在地。宋、元、明、清以来一直是文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古城,故而得名“文城”。

名称历史

始建西汉元封元年(前110), 明隆庆六年(1572)曾建城墙,启三门。1922年拆城墙,砌护河堤,并在“丫”字形文河两岸建了便民街、三角街、竹行街、树东街和两个小码头。又名便民市,解放后,城建规模逐年扩展,构成了一座具有南国水乡特色“侨乡”和“椰乡”之城。1931年属便民乡,1949年属便民乡、大德乡。1951年建政时属第一区(文城区),设置文城办事处。1957年撤区并乡时,设立文城镇和城郊乡。1958年10月设立红城生产管理区。1958年12月红城分设城郊、潭牛、清澜3个分社。1959年3月改为城郊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0年从城郊公社划出设文城公社,城郊公社迁驻头苑墟。1961年5月从文城公社划出设立文城镇。1964年11月文城镇改为文城镇人委,文城公社并入城郊公社。1968年城郊公社改为城郊公社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销文城镇人委,与从城郊公社划出城南、大潭、湖园、坑龙、北架、后坑、堂福、合并,设立文城镇公社。1975年12月文城镇公社分设文城镇、城郊公社,原城郊公社改名为头苑公社。1980年撤销“革命委员会”建制,城郊公社改为城郊区公所。1987年4月,撤销区、乡建制,城郊并入文城镇。2002年撤并乡镇时,清澜、头苑、南阳、迈号并入文城镇,2017年国营南阳农场并入文城镇,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